海大國際產學聯盟 發展南向海洋產業

記者 張峻豪/報導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水族新南向國際產學聯盟」是國內第一個以海洋產業為核心的產學對話平台,目的在積極串聯「水產養殖」、「食品安全」、「海洋生技」及「海洋科技」等業者,攜手打造一條龍的產業價值鏈,連結國際市場,帶領國內產業前進東南亞發展,近期也將與緬甸合作,協助開發濕地生態保育、觀光及養殖產業。

海洋大學「水產水族新南向國際產學聯盟」積極串聯「水產養殖」、「食品安全」、「海洋生技」及「海洋科技」等業者,攜手打造一條龍的產業價值鏈,連結國際市場,帶領國內產業前進東南亞發展。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海洋大學表示,科技部為加速學術研究及國內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海洋大學在海洋、水產相關領域擁有許多研發成果,獲得補助成立「水產水族新南向國際產學聯盟」,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與國際市場連結,為產業提供人才與科研服務,目前已經有漢神國際、天基百鷗科技、昕穎生醫、迪弗斯科技及艾滴科技等企業加入聯盟會員。校長張清風表示,國際產學聯盟不單單是學校跟單一產業的合作,而是整合性跨界生態的互動串聯,打造藍色經濟合作平台,未來透過國際產學聯盟企業投資或與當地企業合資共同開發養殖環境,投入海大之研究技術,與當地學研單位共同成立研究中心並成立國際新創事業體,將台灣繁殖之高經濟價值健康種苗、免疫營養添加劑等技術層面較高之產品銷往東南亞,而當地之產出的水產成品、半成品可回銷台灣或在再次精緻加工提高經濟效益,達到雙邊互惠。
透過國際產學聯盟企業投資或與當地企業合資共同開發養殖環境,投入海大之研究技術,將台灣繁殖之高經濟價值健康種苗、免疫營養添加劑等技術層面較高之產品銷往東南亞,達到雙邊互惠。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海大產學營運總中心主任水產養殖學系教授呂明偉表示,東南亞國家水產養殖總產量雖大但缺乏高經濟價值養殖物種,且尚有許多養殖場所尚未妥適開發建立,而海洋大學擁有許多包括選育種、繁殖、飼料、疫苗、水質自動檢測及食品安全等關鍵技術,希望透過國際產學聯盟邀集更多企業加入,共同推動國際合作,結合緬甸、馬來西亞、越南、印度、泰國等國家相關產官學研單位,帶動國內養殖產業相關廠商南向發展,藉此創造共榮契機。
海洋大學日前與越南肯特大學、越南環球責任有限公司洽談合作計畫,在越南富國島建立教育訓練基地,協助越南發展水產養殖、漁業、食品、海洋生態觀光、海運等產業及培育相關人才。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