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受困漁網獲救 意外發現飼養過痕跡

記者 姚崇仁/報導

綠蠵龜是台灣周遭海域常見的海龜種類之一,同時也是容易遭漁民誤捕的保育類動物,日前在台南市七股潟湖有一隻綠蠵龜受困定置漁網當中,所幸漁民發現後立刻送交給警方協助處理,經檢查身體狀況並無異常,不過卻發現到這隻綠蠵龜左後肢末端被咬掉的痕跡,不排除有被集體圈養過。

保育類綠蠵龜遭定置漁網誤捕,所幸身體並無大礙。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這個(3)月12日接獲保七總隊六孔小隊通報,在七股區有一名吳姓漁民在七股潟湖設置的定置漁網內發現一隻海龜,由於吳姓漁民先前有遇過海龜受困定置漁網的前例,也知道海龜是保育類動物,於是立即將海龜從魚網救出後,送至六孔小隊尋求警方協助,而警方則是通知有豐富海洋生物擱淺處理經驗的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王建平教授前來協助。

經王建平教授帶回海洋生物救援中心檢查,這隻海龜的品種為綠蠵龜,背甲長39公分,寬36公分,體重6.9公斤,是一隻剛出生沒有多久的年幼海龜,疑似是為了在台南沿海覓食而誤闖漁網,所幸小海龜的健康狀況並無異常,身上也沒有任何明顯外傷,經過一天的觀察就決定帶回七股國聖燈塔附近進行野放,讓牠重回大海的懷抱。

雖然誤闖漁網的海龜順利回到大海,不過王建平也指出,救援團隊有觀察到這隻海龜的後腳末端之前就被咬掉,很有可能是集體圈養所造成的,王建平解釋,當飼養者所投飼的食物不足時,被圈養的海龜們就會因為過度飢餓而產生互咬的情形,最後造成肢體殘缺的現象。

意外受困漁網的海龜1天後就野放回到大海。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海龜左後肢末端,被咬掉的情形,疑似曾經被人為集體飼養。 取自/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強調,綠蠵龜過去因為棲地破壞和人為誤捕情形嚴重,導致數量銳減,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中被列為瀕危物種,同時也是國內野生動物名錄中的第一級保育類動物,而經過多年的保育宣導,漁民在不小心捕獲保育類海洋生物當下都會即時通報,藉此提升牠們的存活率。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提醒,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規定,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獵捕、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違者可罰20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金,另外野保法第16條也有規定,民眾不可飼養保育類動物,違者可罰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金,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海龜野放時,奔向大海的影片: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