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防猴效果佳 農民踴躍申請架設

記者 姚崇仁/報導

台灣山林之中生活的各式種類的野生動物,其中生性機靈的台灣獼猴,因為棲地與人類接近,經常發生採食農作物的事件,造成許多農民困擾,對此林務局自105年起推出電圍網架設補助方案,其中台東縣農民普遍認為電網對於守護農作物相當有效,因此積極申請補助,原本編列的經費即將不足,台東縣府將會向中央申請加碼。

電網防猴效果佳,台東縣農民積極申請架設補助。 資料照片 林務局/提供台東縣農業處指出,台灣獼猴危害台東農作物的情形相當嚴重,根據統計台東縣在106年的猴害災損金額高達1億元,為了避免猴害,農民以往會選擇採取傳統鞭炮的驅趕方式,但是相當耗費人力及時間,效果也有限,對此林務局自日本引進了防範野生動物的電圍網,設置了5個電圍網示範區,架設完成後進行試驗,發現農作物收成由設置前的2~4成提升至7~9成,防治效果相當良好。

雖然架設200公尺的電圍網大約要花費6萬元,但是林務局所辦理的「補助地方政府輔導農民辦理防治臺灣獼猴危害農作計畫」,最高補助金額4.5萬元,普遍在1~3年內就會回本,因此農民接受度越來越高,其中台東縣從3年前申辦架設電圍網的農民僅有3戶,到去年已經有54戶申請,對此縣政府將會提案呈報中央加碼補助,讓更多農民架設電網防止猴害。

台東縣農業處畜產保育科也表示,為了農民更了解電圍網的成效,農業處在農曆年後,陸續太麻里鄉、大武鄉、成功鎮、海端鄉等鄉鎮辦理「補助架設電圍網示範說明會」,農民也都相當熱烈出席以及提問,未來排除在下半年展開第二次收件補助。

農業處也提醒,以往架設電圍網只補助種植果樹、蔬菜、豆類及薯類的農作物,今年則是增加補助種植水稻、小米、紅藜等作物,不論私有地還是承租地,只要合法的農業使用,單一面積或合併臨地農田達到2分地的面積,都可以就近向鄉鎮公所申請補助。

台東縣農業處辦理電圍網說明會。 台東縣農業處/提供由於過去曾發生台灣獼猴遭不合格電圍網電死,林務局提醒,標準電圍網的三大特點是電源使用間隔1.5~2.5秒輸出直流電流脈衝的電牧器、設有接地線及將電導線高架,而且要同時接觸正、負電流,才會受到電擊,對於觸碰到的動物只會產生痛感,並不會傷到牠們,如果沒有使用電牧器做為電源,而是直接使用家用交流電接電的話,容易釀成傷亡。

架設電圍網應使用電牧器做為電源,避免傷害無辜的動物或誤觸的人類。 資料照片 林務局/提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