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因素導致數量銳減 青毛蟹再度現蹤

記者 姚崇仁/報導

林務局花蓮林管處自去(107)年起於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的加塱溪流域展開二年期的溪流資源調查後,先是發現到外型特殊、綽號「郝柏村蟹」的剛毛假方蟹,近期又意外發現到早期在東部溪流隨處可見,但近年卻因人為捕捉及棲地改變而數量銳減的「青毛蟹」,顯示出東部溪流生態環境復育的重要性。

青毛蟹因人類大量捕捉加上環境破壞數量銳減當中。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提供花蓮林管處指出,為了瞭解加塱溪的生態資源,去(107)年起特別委託民間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進行為期兩年的溪流生態調查,以簡單又兼具科學代表性的採樣方法,完成森林溪流魚種辨識、調查水中無脊椎生物、河流型態、流速、水深、水溫、水色、濱溪植物結構及溪流兩岸土地利用情形等資料的收集,期間內記錄到了許多洄游性魚蝦蟹種類成果相當豐碩,最近還發到許久不見的「青毛蟹」出現在溪流當中。

青毛蟹學名為台灣絨螯蟹,身體較一般螃蟹還要扁,也因為體色與墨綠色的青苔相似而得名,屬於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在宜蘭縣頭城鎮大溪地區至屏東縣滿州鄉之間,是一種只會出現在台灣東半部溪流的代表物種,然而近年來因為當地水泥工程整治使幼蟹上溯回支流棲息困難,加上物以稀為貴的經濟需求造就極大的採捕壓力,導致青毛蟹數量銳減,只有當地部落耆老依靠經驗才有機會發現到。

青毛蟹體型較扁,體色為墨綠色。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提供負責溪流調查的洄瀾風生態有限公司研究員吳政澔表示,青毛蟹喜歡棲息在多元的溪流環境中,陽光、森林、草叢、苔癬、蕨類等生存條件對牠們來說缺一不可,而源自於海岸山脈的加塱溪擁有森林中腐爛的枯枝落葉,可以成為魚、蝦、蟹和水棲昆蟲的食物,再加上充足的陽光照射也為溪流石塊藻類提供養分來源,而這些都是青毛蟹喜愛的美食,非常適合棲息。

花蓮林區管理處楊瑞芬處長表示,林務局近來提倡國土生態綠色網絡,經過這一次查加塱西資源調查發現到青毛蟹證明了推行溪流生態環境復育的重要性,未來會嘗試進行青毛蟹的復育工作,利用青毛蟹屬於降海洄游的生物種類,將抱卵約8萬至17萬粒不等的成熟青毛蟹,從河川往海洋移動以釋放幼體,幼體慢慢脫殼變態後,從河口上溯至乾淨的原始溪流支流中,朝向完整生態系統邁進。

楊瑞芬也提醒,除了生態復育的工作外,河口整治工程時需同時顧及周邊生物棲地的維護,加上有限度的資源利用,才能有效發展支流生態經濟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