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蜜到死屍 白尾八哥無所不吃
記者高維奇/報導
外來種的白尾八哥數量大增,只要觀察其覓食行為習性,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其族群如此壯大,除了昆蟲、草籽、果實及人類產生的各種垃圾廚餘外,連路上被壓死的老鼠、蟾蜍等動物屍體也照吃不誤,甚至獵食麻雀幼雛。
目前正是番茄採收期,農民說,只要一踏田裡,就有一群八哥受驚嚇起飛,牠們成群結隊食用番茄,損失慘重,用稻草人、趕鳥球、旗幟等驅趕皆無效,氣得不知如何是好。在台南市永康區栽培小番茄二十多年的黃姓農民說,早年吃番茄以麻雀、白頭翁、斑鳩居多,這幾年八哥愈來愈多,一開始以為是烏鴉,之後知道是八哥,且是外來種的白尾八哥。
據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許富雄在南部研究,台灣各種八哥族群中,白尾八哥等外來種已達95%,本土冠八哥僅5%。
農民說,從整田、播種到採收,都可以在田間看到成群八哥覓食。耕耘整田會翻開土壤中的昆蟲,原本都是成群的白鷺鷥尾隨耕耘機覓食,其他鳥很少,近年來白尾八哥加入行列,別看牠個頭小,與白鷺鷥爭食可一點也不退讓。要插秧前必須引水灌田,許多昆蟲會浮出水面,不放過任何機會的白尾八哥也成了「水鳥」在水田中覓食,吃飽後還就地洗澡,這是麻雀、白頭翁少有的覓食行為。
目前是木棉花盛開期,台南地區幾處木棉道都吸引賞花人潮,碩大的花朵富含花蜜,原本是多種野鳥春天的液體糧食,現在整棵樹甚至整排木棉樹都停滿吸花蜜的白尾八哥,只要牠們採蜜所在的樹,就沒有其他鳥敢置身其中。
農田如此,牧場也不例外,從飼料到糞便堆肥中的蛆蟲都是牠們的美食,此現象在金門非常明顯,當地以金門酒廠釀酒後的酒糟養牛,營養豐富的酒糟也是八哥最佳的食物來源,養牛的牧場一定聚集成群的八哥。
雖然動保單位呼籲愛心人士餵養流浪狗不要使用廚餘,以免製造環境髒亂,但是有人用廚餘餵養,除引來老鼠外,白尾八哥也不會錯過,甚至和流浪狗一同進食,一點也不怕。路上被車子壓扁的貓、老鼠、蟾蜍屍體,很少鳥類會食用,卻是白尾八哥的美味。
又稱為「厝角鳥」的麻雀,常在人類的住所的角落築巢,從早年的以竹子搭建的草厝,之後的磚造瓦房、鋼筋混凝土房亦然,近年來白尾八哥亦充分利用建物的凹洞及縫隙都可以築巢,幾乎有洞就可以築安居,包括室外冷氣支架、廢棄不用的排油煙機排氣管、遮雨棚下、擋土牆的排水孔等連馬路上的紅綠燈的燈罩、電桿上的金屬空心橫桿內,看來「厝角鳥」遲早要讓位給白尾八哥。除地盤被侵佔,之前據媒體報導,台東縣有位農民莊政雄觀察到八哥掠食麻雀幼雛怪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