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突襲 公雞發警訊救了雞群
記者高維奇/報導
「老鷹抓小雞」在農村零星養雞的年代常可看到,隨著猛禽類減少,養雞場防護周全,要抓小雞很難,近年來業餘養雞興起,很多採野放飼養,自會引來老鷹覬覦,業餘養雞者袁快田的土雞場就引來大隻大冠鷲,好在場裡的公雞發出警訊,雞隻躲到樹下才免除一場災難。
該隻救了雞群免於受老鷹攻擊的公雞被袁快田視為「神雞」,特地為牠加菜感謝。
台灣的黑鳶、大冠鷲等猛禽,一般人通稱老鷹,老鼠、蛇、幼禽都是牠們獵捕的對象,也會獵食水庫、埤池中的魚。早年農村養雞以野放居多,母雞帶著小雞四處覓食,失散的小雞很容易成為老鷹獵捕的對象,由於小雞體重輕,老鷹俯衝抓住後可以輕易起飛,由於時常發生,「老鷹抓小雞」也成為一種團康遊戲的名稱。
雖然老鷹抓小雞易如反掌,但不是每次都得逞,如果帶小雞的母雞警覺性高,察覺有老鷹要突擊,會發出警訊召集小雞們帶往安全處避難,老鷹雖猛,抓小雞也有失手的時候。網路You Tube有一段中國大陸的視頻,一隻老鷹俯衝抓住兩隻小雞要起飛時被母雞攔截,一番拼鬥時,飼主報警,公安到達現場時,老鷹已被老母雞制服且受了傷,公安帶走老鷹並大大稱讚神勇的老母雞。
此場景過去台灣也常發生,面對老鷹突擊的警訊也常由公雞發出。袁快田的養雞場位在丘陵地,圍網為露天方式,老鷹有機會獵食雞群。他說,幾個星期前大冠鷲在上面盤旋有發出叫聲,一隻老公雞出發警訊,場裡的雞隻有的在高處抬頭看天空,馬上跳下來躲到樹下,大冠鷲停駐樹上一陣子才飛走。為什麼大冠鷲沒有俯衝抓雞?袁快田說,除雞隻聞訊閃避防護得宜,他在興建露天養雞場時,刻意保留許多小樹,除了讓雞隻乘涼及夜間棲息外,也是「反空降」的設施,阻絕老鷹降落及起飛。
袁快田說,雖然小雞是老鷹的首選,還是有成雞被攻擊致死,老鷹在地面上就開膛破肚吃起來,通常先吃雞內臟的腸子,吃剩的有時候會挾走。他說,過去有朋友養一群數十隻的肉雞,卻發現數目逐日減少,排除蛇、鼠及犬貓攻擊,最後才發現是老鷹所為。
由於老鷹也捕食老鼠,實施數十年的滅鼠週有效控制老鼠為患,而黑鳶愛吃腐肉,過去常因吃被毒死的老鼠屍體慘遭二次毒殺,數量降低,瀕臨絕種。2015年取消「全國滅鼠周」不再補助農民以毒餌滅鼠,台灣的黑鳶數量穩定成長,依台灣猛禽研究會調查,已從2013年272隻成長到2017年595隻。
雖然老鷹數目增加,但業餘零星養雞數量不多,古早的母雞帶小雞野放更是少見,現在要看到老鷹抓小雞也很難,老鷹抓魚反而較容易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