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出生 白海豚寶寶擱淺彰化海灘
記者 陳璽安/報導
昨(13)日早上,一隻白海豚幼豚被人發現擱淺於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海灘,台灣鯨豚擱淺救援緊急應變小組於今(14)日在科博館進行這隻幼豚的解剖,以釐清死因。保育團體指出,台灣白海豚的族群若要續存,必須將死亡率降低到每7年失去一隻,但近年每年都可見到白海豚擱淺死亡的案例,更顯台灣白海豚處境之惡劣。
這隻白海豚幼豚是雄性,由於肚臍還未癒合,推測是出生不到一週的新生兒,由台大獸醫系李文達獸醫、科博館姚秋如博士、中華鯨豚協會李宗翰秘書長、成大生科系王浩文教授與海保署黃向文署長等專家組成的台灣鯨豚擱淺救援緊急應變小組為這隻幼豚解剖後,發現幼豚有肺塌陷的狀況,推測是出生後呼吸不順暢,加上胃內沒有凝乳,也有可能是新手媽媽不會照顧所致,至於是否有其它生理或環境毒化物因素,則須進一步病理檢驗才能知道。
台灣白海豚是台灣唯一的鯨豚類特有亞種,全球僅剩不到70隻,面臨急度瀕危的命運,保育團體指出,台灣白海豚面臨的生存威脅包括淡水流量減少、棲地消失、空氣與海洋污染、刺網等非友善漁業,以及軍事聲納等水下噪音,而這些都歸咎於人類活動。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指出,自2002年發現台灣有白海豚至今,民間團體做了很多努力,包括舉辦數次國際工作坊、參與環評與陳情等等,但11年來沒有看到政府提出明確的白海豚復育計畫,這次的幼豚擱淺雖然不能確定是人為影響,但仍反映出白海豚的保育是必要且危急的。而台灣白海豚粉絲團則引用國際學者意見,指出台灣白海豚族群若要延續,死亡率必須降到7年1隻,但2017年與2018年各有2隻白海豚死亡,如今又有一隻白海豚新生兒死亡,呼籲政府重視白海豚的復育。
對於台灣白海豚的處境,去(2018)年才成立的海保署也表達重視,海保署指出,「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劃定刻不容緩,將邀請相關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儘快成立保育專案小組,研擬更積極之保育措施;海保署長黃向文也表示,除了持續監測與調查白海豚族群,海保署也將於今(2019)年針對西部離岸風機及各項海岸工程推展海洋哺乳動物觀察員,降低海洋產業開發行為對海洋哺乳動物造成的潛在傷害或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