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大型觀賞魚 切勿隨地棄養放生

記者高維奇/報導

一尾十幾公分的觀賞魚,棄養在埤塘或景觀池,幾年後可能成為重達百斤,體長超過1公尺的巨魚,飼養大型魚者,不想飼養時應妥善處理,棄養的後遺症,可能比棄養犬貓更嚴重。

有人看到別人養「雄壯威武」的巨魚即起心動念,到水族館花買幼魚,眼看魚食量奇大生長快速,一年都快無法轉身,這才發現難以駕馭事態嚴重,想送人如沒人接手,到最後的就是棄養,丟入公園觀景池、水庫埤池等水域。在棄養大型觀賞魚中,又以「成吉斯汗」最普遍。

約10公分的成吉斯汗幼魚放養在人工湖,兩三年後可以長到身長1公尺重達百斤以上。高維奇/攝

「成吉思汗」是一種巨鯰,體健獵食性強,在原產地湄公河可以長到2至3公尺,被喻為淡水鯊魚,其強悍兇猛可想而知,在台灣很早就引進當觀賞魚,因飼養容易,價格便宜,小魚每尾不到100元,是很普遍的入門級大型觀賞魚。不少人買進10公分左右的幼魚,因成長快速,又具攻擊性,同水箱的魚非死即傷,很多人因而棄養。

3年前,高雄市內門區紫竹寺景觀池清理時,意外發現3隻重達百斤,性情兇猛的「成吉思汗」,讓人傻了眼,寺方才赫然清楚池中原有的數百尾錦鯉及吳郭魚,數量卻不斷下降,原來都成為成吉斯汗的腹中物,而這3尾巨魚,應該是棄養者所為。有民眾錄下捕魚過程,魚體重加上滑溜,4、5名成年男子下水也無法移動大魚,最後是出動吊車才將牠們移開池塘。

同樣的情形也曾發生在成功大學的「成功湖」,校方整修將水抽乾才發現一尾巨大的成吉斯汗,應該也是棄養者所為。除了景觀池,滯洪池及灌溉用的埤塘也常被棄養大型觀賞魚,研判水中不乏巨魚,只是沒有機會將水抽乾發現而已。

釣友在埤池釣到的外來種魚,大都是棄養造成。 高維奇/攝

由於多數觀賞魚都是外來種,棄養將造成外來種入侵,衍生態浩劫,例如曾文水庫的「魚虎」,其攻擊性強,大量食用庫原生的草魚、鰱魚、鯉魚等,嚴重影響水族生態平衡。有人在曾文水庫釣魚時,中魚收線到一半時,突然猛烈的力量拉動釣線,強力拉上岸時,發現上鉤的鰱魚少了下半身,原來是被魚虎吃掉了,其攻擊性之強可想而知。

釣友在曾文水庫釣到的魚虎。圖/釣友提供

不止大型觀賞魚,小型卻兇猛的魚甚至水草也會危害生態,一些公園景點觀就常飽受危害,不久前台南公園的燕潭,常被棄養觀賞魚,原生的鯽魚、苦粗仔、鯉魚、鰱魚、草魚被兇猛鯛科的觀賞魚獵食而逐漸減少。有些人連水族造景用的「水蘊草」也丟入池中,繁殖速度驚人,排擠蓮花生長空間,植株稀疏,水蘊草夜間消耗大量氧氣,使魚蝦水族缺氧,只有鯛科魚類耐得住困境,釣上的都是外來魚種。

大型鯛科觀賞魚棄養後會排擠本地原生魚。高維奇/攝

水族業者呼籲愛好飼養大型魚者,如果有天因故無法持續此熱誠,請勿隨意棄養而造成本土巷七生態的破壞,如果不知如何安置,可麻煩附近的水族館處理。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