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電圍網防獼猴 種水稻也納入申請
記者 姚崇仁/報導
台灣山林之中生活的各式種類的野生動物,其中生性機靈的台灣獼猴,因為棲地與人類接近,常發生採食農作物的事件,造成農民困擾,對此農委會林務局自105年起推出電圍網架設補助方案,農民申請件數逐年增加,而今(108)年的補助更是首度開放種植水稻農民申請,擴大減少農民與台灣獼猴之間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林務局指出,為了推廣架設電圍網防治獼猴危害農作,林務局自105年起在新竹縣關西鎮、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及屏東縣滿州鄉陸續設置了5個電圍網示範區,架設完成後進行試驗,發現農作物收成由設置前的2~4成提升至7~9成,防治效果相當良好,雖然設置電為網需要經費,但透過政府補助的話只要1~2年就可以回本。
而且農民每一年申請件數也逐年增加,從一開始從日本引進電圍網的105年開始,只有8個地方政府45件,到106年提升至9個地方政府216件,甚至在去(107)年核定245件,顯見農民已經逐漸捨棄利用傳統鞭炮的驅趕方式,轉而接受電圍網的防治方式。
因此林務局今年持續辦理「補助地方政府輔導農民辦理防治臺灣獼猴危害農作計畫」,最高補助額度維持新臺幣4.5萬元,不過今年放寛申請條件,除了果樹、蔬菜、豆類及薯類外,水稻如果有受獼猴危害,也都可以申請補助,凡是擁有0.2公頃以上農地(不滿0.2公頃可聯合申請),只要有遭受台灣獼猴危害情形者,自即日起至3月底前,可向所在地鄉(鎮、區)公所申請電圍網架設補助。
林務局也強調,標準電圍網的三大特點是電源使用間隔1.5~2.5秒輸出直流電流脈衝的電牧器、設有接地線及將電導線高架,而且要同時接觸正、負電流,才會受到電擊,對於觸碰到的動物只會產生痛感,並不會傷到牠們,而且標準電圍網不僅可防止獼猴為害,甚至可以防治野兔、野豬、梅花鹿或山羌等動物的危害,功能較為全面。
不過林務局也提醒,農民架設電圍網後,如果沒有使用電牧器為電源,而是直接使用家用交流電接電,則容易導致人員因誤觸而造成傷亡,過去也曾發生過台灣獼猴不幸被未裝電牧器的電圍網電死的事件,因此農民務必採用電牧器作為連接電圍網電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