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普濟殿 「動物普」布施犬貓
記者高維奇/報導
廟宇建醮普渡一般都要「殺雞宰羊」當牲禮來普渡眾生,供品也都是祭拜後給人吃的食品,台南市普濟殿日前在海安路三段和民德路口「家新飯店」後空地設主普壇展開盛大的普渡儀式,其中最特別的一個普就是「動物普」,廟方準備每包30公斤的貓、狗和鳥飼料,總數500包,拜完後悉數捐給流浪動物之家。
普濟殿總幹事洪忠義表示,一般普渡以人為思考點,很少想到動物也要布施,外面流浪狗這麼多,很多收容所更是入不敷出。於是他想到為動物布施的「畜牲普」,也許畜牲不太好聽,姑且改成「動物普」、「寵物普」。
宗教人士表示,普渡本是普渡眾生、布施濟眾的活動,而佛家強調「眾生平等,無有高下」,動物的亡靈仍需要透過祭拜儀式安魂撫慰,尤其動物保護觀念未萌芽時,官方收容單位對於流浪犬貓一律撲殺,動保法施行後,也一直到民國106才施行零撲殺,過往數十年所屠殺的流犬貓冤魂已多到數不清。動保法施行多年,貓狗寵物的地位大為提升,在家裡都是心肝寶貝,也讓普渡的眾生擴及到動物,尤其是寵物,才會有「寵物普」的儀式出現。
除祭拜亡魂,舉行動物普也有現實考量,因為流浪動物零撲殺後,許多民間收容所狗滿為患,常為募不到飼料所苦。廟宇普渡完後將供品發放給收容單位,真正達到廟方普渡眾生、布施濟眾的理想。今年是台南市廟宇大建醮年,年底東西向的廟宇都會舉行建醮,建醮就有普渡,預料會有更多廟宇跟進舉行動物普,也就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浥注流浪動物收容所。
其實,為往生動物超渡已不是新舉措,有很多縣市的收容單位會不定期舉辦法會;目前的寵物殯葬業者除在寵物納骨塔播放佛經外,也會舉辦法會;臉書上也出現為往生動物助唸超渡的網站,每接收到寵物往生的訊息,會員們發心留言「南無阿彌陀佛」。
在台灣宗教的力量大,很多廟宇同時肩負社會救助的功能,而今救助對象普及犬貓寵物,這股正向能量也有助於向民眾宣導尊重動物生命的理念。未來政府動保單位也將結合廟宇,在普渡場設攤位預防注射、寵物登記等宣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