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廈通水帶進豬瘟? 落實消毒可阻擋
記者 姚崇仁/報導
今(108)年初一隻從中國大陸漂到金門海岸的死豬被驗出非洲豬瘟病毒,造成民眾人心惶惶,甚至有民眾擔心現在金門與廈門「通水」,非洲豬瘟病毒會不會隨著自然水傳播,造成防疫上的漏洞,對此金門水廠已經和防疫所合作,加強水源的檢測和消毒,一旦發現水中有病毒就會停止引進廈門水。

為了解決金門縣用水不足的問題,金門縣政府與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合作,以「共飲一瓢飲」為主軸在去(107)年8月正式舉行通水儀式,主要引用的水源及路徑是從福建省泉州山美水庫,經過晉江向下游導入龍湖水庫後,再沿著海底管線抵達金門田埔水庫。
由於民生用水來自非洲豬瘟疫區,各界擔心病毒是否會因此傳入金門,對此昨(8)日嘉義大學獸醫系主任周世認在農委會召開的專家會議中也提出,非洲豬瘟的病毒可以在PH值3~11之間存活,而自來水的PH值為6~9,所以水是有辦法作為傳播非洲豬瘟的媒介,對於現在金廈通水不能夠掉以輕心。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也表示,非洲豬瘟透過水來傳播在國外確實有案例,去年8月東歐的羅馬尼亞養豬場因為使用了多瑙河的水,而導致非洲豬瘟大規模爆發,有將近14萬頭豬隻撲殺,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歐元。
不過黃金城也提到,「金廈通水」與羅馬尼亞的這起事件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金門所引進福建晉江的水來源,是從水庫而非河川,所以水在福建就已經經過重重關卡消毒,再加上送至金門的受水池後,又會再消毒過一次才送至民眾家中,因此非洲豬瘟病毒透過金廈通水傳播的機率雖然不能說是零,但是已經非常的低,必須做好好每一層的消毒工作。
對此,金門縣自來水廠廠長張武達則表示,如果福建的水庫集水區有養豬場受感染,而且排泄廢水處理措施不完全的話,非洲豬瘟病毒有很大的可能性會隨廢水進入水體,因此為了慎重起見,日前已經請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在進水口採樣檢測,檢測結果原水中無病毒存在,未來會每個月會持續採樣水源送檢病毒。
而消毒工作,自來水廠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專家建議,在各淨水場使用足以使病毒失去活性的「12%次氯酸鈉溶液」,並且各配水系統出水也會再加強消毒,確保供水符合標準且安全無虞。
另外自來水廠也提到,一旦從廈門來的水帶有病毒的話,就會立即配合防疫政策暫停大陸原水的引進,淨水場也會啟用金門原本的用水,並不會影響到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