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雞仔」較少聽到 竹雞也不易看到了

記者高維奇/報導

台灣早年形容愛打架的青少年為「竹雞仔」,隨著國語普及,「不良少年」取代竹雞仔,現在較少聽到,而真正的竹雞也因環境變遷、濫捕等因素,現在山區要看到竹雞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竹雞全長約25公分,體型圓胖,大致為褐灰色系列,生活在低海拔至中海拔的灌木叢、草叢、竹林、濃密的樹林中。

公竹雞的領域性強,有其他竹雞入侵則前往驅趕。圖/袁快田提供

為什麼稱愛打架滋事的青少年為竹雞仔?住在台南市東山區的業餘養雞者袁快田說,因為公竹雞的領域性很強,當牠聽聞在其領域內有其他公竹雞在啼叫求偶,必前往驅趕,兩隻公竹雞相遇,通常以打架收場。台南市豐勝遊覽公司副總經理陳春中老家住六曱山區,他說,當有公竹雞發出求偶聲時,母竹雞也會發聲應和,這時會有多隻公竹雞加入求偶陣容集體發出「雞狗拐」叫聲,並循聲前往驅趕,幾隻公竹雞為爭奪交配權,還是以打架決定輸贏。

台語文學者董峰政說,早年在山區很容易看到公竹雞打架,是台灣雉科禽鳥中最愛打架的,因此早年對愛打架的街頭混混就有了「竹雞仔」的稱號。

每年4到8月間是竹雞的繁殖期,親鳥會在灌叢、草叢或者樹根附近的地面凹陷處築巢,每窩約生7至12顆蛋,小鳥在孵化後長成快速,與鵪鶉一樣,都是早成性鳥種。

在山區要看到竹雞得看運氣,近拍更不容易。圖/袁快田提供

竹雞生蛋不如鵪鶉,體形又不如環頸雉大,不具肉用飼養價值,迄今不見專業飼養,只有少數養著好玩而已,但獵捕食用仍很普遍。陳春中 說,他的祖父輩在陷井處安置一隻公竹雞讓其發出求偶聲,別處的竹雞就會循聲前往而誤入陷井。到他小時候有錄音機,先錄下公竹雞的聲音放在陷井處就會引來要打架的公竹雞。

外行人不太容易分辨竹雞公母。 圖/袁快田提供

要注意的是,竹雞雖不是保育類動物,但「野生動物保育法」頒佈施行後,獵捕竹雞仍屬違法,可能要面臨6萬到30萬的罰鍰。

雖然竹雞分布在中低海拔山區,但「竹雞仔」的稱號不分山區平地,袁快田說,在平地是很難看到竹雞的,在田野草叢偶而看見的應該是野生的鵪鶉。可能是「竹雞仔」成為不良少年的代名詞,大家朗朗上口,很多人把鵪鶉誤以為是竹雞,因此早年生活的平地的民眾,常聽到竹雞仔,其實很少真正看過竹雞。

很多人在平地田野草叢看到鵪鶉誤以為是竹雞。圖/王貴美提供

雖然在山區仍可以看得見竹雞,但其生性隱密,受驚嚇時即鑽入灌木叢,羽色巧妙融入棲息環境中,偶爾上山,要目賭其身影還得靠運氣。袁快田說,他的養雞場附近常有竹雞啼叫,可能是雞場的飼料吸引牠們來覓食,拍照時還是無法靠太近,一驚覺就閃逃了。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