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非洲豬瘟入侵 賴清德視察養豬場

記者 姚崇仁/報導

非洲豬瘟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在邊境攔截到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肉品已有多達7起案例,為了避免被豬吃下肚,國內大大小小的養豬場也都要做好各項防疫措施,對此行政院長賴清德昨(23)日特別到台中清水區瑞興畜牧場視察,確認場內是否設有蒸煮廚餘設施。

行政院長賴清德(左2)為了解養豬場防疫情形前往台中視察。 行政院/提供行政院長賴清德視察時表示,21年前台灣發生嚴重口蹄疫疫情,當時有400多萬頭豬隻遭撲殺,經濟損失超過1700億元,對產業影響重大,而現在我國養豬產業一年約800億元產值,再加上整個上下游的產業,一年則是約2000億元,如此大的產值代表許多民眾賴以維生,如果致死率達100%的非洲豬瘟一旦傳進台灣的話影響會相當大,因此不論中央、地方、養豬農、全體民眾都要共同努力防疫。

賴清德指出,非洲豬瘟病毒在冷凍環境下可存活1000天、冷藏環境100天,而且有許多傳染途徑,其中廚餘就是主要的途徑之一,但只要經過90度高溫烹煮1小時即可消毒,從12月起各地方政府和環保署已經展開聯合稽查,確保廚餘都有符合規定蒸煮,保護豬隻及養豬戶,如果遇到沒有蒸煮廚餘設備的養豬場,政府也會協助豬農改用飼料飼養。

瑞興畜牧場的廚餘蒸煮設備。 台中市動保處/提供至於能否將全台廚餘養豬場都改用飼料避免傳染非洲豬瘟,賴清德表示,每天都有許多廚餘產生,以台中市一天300噸廚餘,焚化爐無法燒廚餘,數量太大也無法放到掩埋場,如果突然禁止用廚餘餵豬將有可能會發生隨意傾倒廚餘的問題,因此目前能做的就是加強要求廚餘需經加熱程序

對此農委會代理主委陳吉仲今(24)日特別召開記者會表示,經過全台廚餘養豬戶的清查後,全台共有2045場廚餘養豬場,其中有66場沒有高溫蒸煮設備,另外有1000多場是有蒸煮設備但無法保證能夠落實使用,因此農委會決定輔導廚餘養豬戶轉型,提供「飼料差額補貼」、「技術諮詢輔導」,及「自願性退場補助」等配套機制,並在明(108)年1月2日正式啟動,嚴格阻絕疫病傳播到台灣。

賴清德也強調,「防疫視同作戰」每一間養豬場都像一座城池,即使敵人攻進台灣,也要做到攻不破城池,確保各養豬場內的安全,這也是目前農委會和地方政府所合作,協同專家視察並改善養豬場環境,避免非洲豬瘟透過廚餘、人員、車輛及機械的流動來傳染,這就好比醫院的開刀房及加護病房有門禁管制及消毒措施,台灣養豬場也要建立此觀念和制度。

養豬場做好門禁管理可以避免傳播非洲豬瘟病毒。 行政院/提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