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養鳥撿蛋 鵪鶉正流行

記者高維奇/報導

住在都市想養雞觀賞撿蛋,總覺得雞隻太大,飼養場地太小,有沒有似鳥又很會生蛋的禽鳥?那就是鵪鶉,最近興起業餘養鵪鶉觀賞撿蛋自娛。

鵪鶉形體小,適合都市住宅飼養。圖/呂佩真提供

鵪鶉,可能很多人不知何物,說到「鳥蛋」就很多人吃過了,目前供食用的鳥蛋,可能超過一半以上都是鵪鶉所生,人類老祖先數千年前就開始飼養鵪鶉,發現除了雞以外,再也找不到比鵪鶉更會生蛋的小型禽鳥了。鵪鶉體長在16至18公分,體重90至100公克左右,比斑鳩還小,養約50天就會下蛋,營養顧好,幾乎天天生蛋。

鳥蛋是消費極大的食品,大都是鵪鶉所生。圖/呂佩真提供

近年來食安事件頻傳,重視養生者無不想吃到衛生安全的食物,於是興起業餘養雞風氣,在市郊鄉村場所允許,住在都市就很難了,於是有人想到介於雞跟鳥間的鵪鶉,半年前開始養的呂佩真初始動機是為了吃安全可靠的蛋,養了後發現樂趣無窮,現在當寵物在養。

呂佩真發現養鵪鶉樂趣無窮。圖/呂佩真提供

呂佩真說,她一開始買15粒蛋來孵,不是由母雞孵,也不是市面上的孵蛋器,而是自己參照別人的方法,用電燈孵化,沒想到孵出5隻,讓她信心倍增,之後陸續孵蛋及買幼鳥,目前共21隻,有7隻公的,6隻才剛成鳥所以下蛋還不穩定,目前每天約撿8粒蛋,以小家庭來說,每天8粒蛋應該夠吃了。她說,鵪鶉孵化後不打預防針,飼料也沒有添加藥物,所生的蛋吃得很安心。

呂佩真用電燈孵鵪鶉蛋,果真孵出小鵪鶉。 圖/呂佩真提供

她說,由於形體小,21隻鵪鶉養在自家後面的陽台並不會顯得擁擠,如同養觀賞鳥一般,至於飼養禽鳥最頭痛的排泄物清理,她用培養土加碾米後的稻殼鋪墊,期間都不用清理,不會發出惡臭味,一段時間再全部清出當種菜的有機肥,資源回收再利用,非常環保。

鵪鶉為體形較小的雉科鳥類,在歐洲,牠是主要獵捕的鳥種之一,在東亞地區鵪鶉養殖有數千年的歷史,養殖場已能滿足市場需求,野生鵪鶉的生存未受威脅。鵪鶉常常潛伏在農田、草場的植物基部,極難發現,受到驚嚇後會尖叫從藏身處直飛而去,在國內還可以發現野生鵪鶉,但知道牠是鵪鶉的人可能不多,有人一直以為是竹雞。

小鵪鶉成長快速,活潑可愛。

鵪鶉外貌平凡,沒有艷麗的羽毛,尾羽短小,在台灣早期有「無尾鵪鶉」對人的不雅稱號。但對飼養者,牠們可是活潑可愛的一群,對呂佩真來說,鵪鶉提供全家所需的蛋,更是她的開心果,每天觀賞拍照PO上網與同好交流,尤其她將鵪鶉沙浴的影片PO上網,  贏得許多同好回應。

曾有人養公雞在天未亮就大聲啼叫人起床,被鄰居向環保、動保單位檢舉,公鵪鶉雖不會大聲啼叫,但在爭奪交配權時仍會吵架聒噪。如果只是要撿蛋,養母鳥即可,如要繁殖,根據經驗,1公配3母可以較相安無事。

呂佩真說,有興趣者可以上臉書上鵪鶉鳥(鵪居樂業),是一個專門討論鵪鶉的社團,有許多行家高手可以提供相關訊息。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