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衛所與企業簽備忘錄 發展動物疫苗
記者 姚崇仁/報導
行政院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多年來致力於研發動物疫苗,但由於國內動物疫苗市場太小,大多數疫苗仰賴國外進口,對此畜衛所今(27)日與大成長城公司正式簽署「動物用疫苗技轉生產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可達到疫苗開發、技術交流及人才培育的雙贏目標,甚至將國內疫苗銷往東南亞訂為首要目標。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畜衛所中的製劑研究組向來以研發動物用疫苗為主要職責,這幾年研發出水產動物疫苗、突發性豬瘟疫苗都有不錯的成果,其他像是屏東科技大學、中興大學也都在研究動物用疫苗上相當的活躍,但是礙於國內市場太小,從開發到生產,投資成本跟利潤不成比例,因此台灣動物用疫苗高達85%都是從國外進口。
為了加速國內動物用疫苗研發成果落實產業應用及因應產業需求,畜衛所首次與大成長城公司合作,簽署動物用疫苗技轉生產合作備忘錄(MOU),畜衛所所長邱垂章表示,大成長城公司致力於農畜產品的垂直整合,並且積極投入食安管理及發展消費食品,甚至還買下原瑞寶位於屏東疫苗生產廠區,來大量生產動物用疫苗,這次簽署備忘錄透過產官學合作,未來除了提供疫苗給國內畜牧產業外,還會將疫苗外銷全球,共同創造疫苗發展的新契機。
大成長城總經理梁建國也表示,疫苗生產廠區預計在明年中就可恢復疫苗GMP合格的生產資格,短期目標會先購買台灣原本就有的疫苗的生產證來做生產,包含新城雞瘟等較普遍疫苗,中長期的目標則是和畜衛所合作,針對重要、有潛力動物疾病疫苗進行開發。
大成長城公司董事長韓家宇也提到,人類的壽命在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後足足提升了3、40歲,因此疫苗的發展對於動物來說相當重要,只可惜疫苗在台只有研發相當厲害,生展方面並沒有蓬勃發展,未來與研發能力強的家畜衛生試驗所合作後,有機會將國內疫苗開發能力發揚光大。
至於大陸非洲豬瘟疫情持續延燒,國內是否能夠研發出對抗非洲豬瘟的疫苗,黃金城則表示,在看完歐洲國家研發疫苗的結果後發現,非洲豬瘟的病毒顆粒大、有超過70種蛋白結構,因此疫苗的效果都不好,只有少數效果好的疫苗針對同一基因型非洲豬瘟有效,但其他基因型效果也不佳,因此目前暫時沒有要開發非洲豬瘟疫苗的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