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園區缺失多 市長視察與志工溝通
記者 姚崇仁/報導
桃園市政府耗資1.3億的桃園動物保護教育園區,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公立收容所,但在落成啟用的短短15天後,卻遭爆料整體設施漏洞百出,對此桃園市長鄭文燦昨(15)日下午緊急到園區進行視察,並與收容所志工面對面溝通,在聽取各方建議後,也要求工程廠商立即改善,希望收容所達到最高品質。
日前桃園動保園區的志工發現剛落成園區不僅有積水問題,還有回音嚴重、犬舍內的門栓明顯設計錯誤等問題,不僅造成犬隻生活品質降低,在園區內工作的員工的安全上也有所疑慮,同時也讓人質疑花費1.3億的動保園區是否只是急著剪綵啟用,而沒有做好驗收作業。
對此,桃園市長鄭文燦在了解狀況後,特別在農業局局長郭承泉與動保處處長陳英豪的陪同下,安排到園區內針對志工所反應的問題進行視察,並主動跟園區內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志工面對面交流意見,聽取現階段最需要改善的項目。
鄭文燦表示,關於犬舍地板水漬過多及積水狀況,目前已經請施工廠商檢討排水設施,務必使排水順暢,達到犬舍乾燥、維持基本環境衛生,並要求整座動保園區內的導流溝及排水溝都重新檢討,且安排積水、排水測試。
至於犬舍門栓安裝方向位置,鄭文燦也表示,雖然一般是工作人員才會進入犬舍,不過為避免被反鎖在犬舍內,發生危險,會將門栓修改為內外都可開啟,方便使用,另外回音的狀況,希望可以在天花板、牆壁設置吸音板來減少回音,雖然當初在原預算沒有提到,但現在仍然可以追加預算。

鄭文燦強調,動保園區當初設立目的在於提高收容品質、增加收容量給羽毛小孩更好的生活空間,雖然目前園區已經啟用但是尚未跟廠商點交,因此在使用測試上若有任何缺點,或志工發現的缺失,原廠商仍負有保固與修改的責任,會在合約範圍內將請廠商保固改善後,再行點交。至於原先沒有規劃的施工項項,市政府也會同意增加預算,希望園區能更友善、更加好用。
除了積水、回音、門栓設計等問題外,鄭文燦也發現,最高可收容1150隻的園區,目前只有400多隻,但是犬隻分配卻相當集中,因此也建議園區可以視體型大小調整,讓犬隻空間更大,原則上就是不要住到太滿,讓密度可以較為稀疏,來達到友善動物的目標。
鄭文燦也提到,不論是官方的動保處還是民間的志工團體,大家都喜愛毛小孩,才會願意到園區工作,所以有任何要改進的意見,相信都是出自於善意,因此決定要求動保處每個月召開會議,主動與志工協調溝通,讓公私之間可以溝通面對面,進而幫助動保工作推動更順暢。另外,由於在動保園區工作的壓力大,需要專業、愛心、耐心與學習,希望民眾或是志工們可以不吝於提供同仁意見與鼓勵,一起將桃園打造成最友善動物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