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流3000尾臺灣鉤吻鮭 數量史上最多
記者 姚崇仁/報導
有「國寶魚」之稱的臺灣鉤吻鮭(舊名櫻花鉤吻鮭)在國內僅分布於大甲溪上游的七家灣溪、羅葉尾溪等溪流當中,過去因為生存棲地破碎化的危機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而雪霸國公園管理處近年來不斷執行保育工作,今年更是在臺灣鉤吻鮭的歷史生存區「合歡溪」放流3000尾,數量為歷年來最多,希望能藉此舒緩國寶魚的滅絕危機。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臺灣鉤吻鮭雖然在大甲溪上游被發現已經長達100年之久,但是過去因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高山農業開發、攔沙壩阻隔等因素的影響,臺灣鉤吻鮭的生存棲地面臨破碎化,再加上不斷人工復育會產生「基因均質化」的問題,也就是近親交配導致遺傳多樣性降低,可能會加速物種滅絕的危機。
雪管處也表示,目前臺灣鉤吻鮭主要分布在七家灣溪、羅葉尾溪、樂山溪,經過25年的保育之下,七家灣溪流域已經有穩定且能健康成長的臺灣鉤吻鮭族群,數量平均是在3000~4000尾之間,已經達到河川承載量另外羅葉尾溪和樂山溪也都分別有1000尾和200尾左右的族群,若是繼續放流人工育種就會容易造成基因均質化,因此決定讓這3條溪流的臺灣鉤吻鮭自我繁衍。
但為了讓臺灣鉤吻鮭的族群可以分布的更廣,就必須要找到七家灣溪、羅葉尾溪、樂山溪之外適合生存的溪流。經過1年的評估,南投縣仁愛鄉境內的合歡溪是一條類似七家灣溪的溪流,不僅具有棲地多樣、水質良好、水溫偏低、植被完整、昆蟲豐富的特性,而且上游完全沒有農業開發無汙染之虞,同時還曾經是鮭魚歷史生存的流域,因此雪管處希望在這裡建立有臺灣櫻花鉤吻鮭生存的族群。
雪管處表示,由於合歡溪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管轄範圍,所以這也是兩邊首度跨域合作進行臺灣鉤吻鮭的放流工作,去(106)年先放流1000尾進行觀察是否適合,過了1年後在合歡溪上游的小嘆息灣發現即將產卵的種魚,今年決定加碼放流3000尾,是有史以來放流數量最多的一次。
雪管處也表示,雖然今年放流的數量相當多,但其實合歡溪流域能夠適合臺灣鉤吻鮭生長的空間將近15公里,是七家灣溪的2倍長,所以可以不用擔心超過承載量的問題。另外,南投仁愛鄉的翠華社區新成立國寶魚巡守隊,一起投入放流及巡護的工作,藉此結合國家公園及當地社區的力量,一起為國寶魚的保育工作帶來新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