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特有麗沙病毒 宜蘭蝙蝠中標
記者 陳璽安/報導
今(2018)年7月,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收到一隻民眾於宜蘭拾獲的東亞家蝠,經檢驗診斷發現其感染了新型麗沙病毒。防檢局指出,麗沙病毒共有16種基因型,而本案檢出的是臺灣特有蝙蝠麗沙病毒,防檢局已通報疾病管制署、林務局、蝙蝠保育團體及動物防疫機關共同宣導防範,並加強發現地點蝙蝠採樣及疫情調查,也請民眾務必遵守「二不一要」原則。

今(2018)年7月,有民眾於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附近拾獲1隻東亞家蝠(Pipistrellus abramus),經台北市編蝠保育學會轉送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畜衛所),防檢局昨(18)日表示,畜衛所於這隻東亞家蝠檢體中檢出台灣蝙蝠麗沙病毒;麗沙病毒共有16種基因型,狂犬病病毒即為第1基因型麗沙病毒,而本次案例檢體經核蛋白基因序列及核蛋白胺基酸比對結果,顯示本病例所檢出之病毒應屬臺灣特有蝙蝠麗沙病毒。
目前臺灣特有蝙蝠麗沙病毒已累計至4例,除了此次宜蘭的案例,2016年臺南市、2017年雲林縣各有東亞家蝠驗出麗沙病毒的案例,而今(2018)年6月亦於新北市拾獲之絨山蝠(Nyctalus plancyi velutinus)檢出同樣基因型麗沙病毒。麗沙病毒為非法定動物傳染病,目前沒有人類感染麗沙病毒的案例,但有人畜共通之風險,防檢局指出,雖然現今僅有部分縣市傳出案例,但蝙蝠具有飛行能力,且蝙蝠活動無分縣市,民眾仍須注意。

防檢局表示,雖然本案例並非狂犬病病毒,但為寵物施打狂犬病疫苗仍可產生交叉保護效果,因此防檢局再次呼籲民眾務必遵守「二不一要」原則,也就是「不要棄養寵物」、「不要接觸及捕捉野生動物(包括蝙蝠)」,以及「要每年帶家中犬貓及人工飼養陸生食肉目動物施打狂犬病疫苗」。防檢局也提醒民眾,如果看到衰弱或死亡蝙蝠,切不要自行接觸,應通報當地動物防疫機關或蝙蝠保育團體協助安排救傷或採樣送檢;如遭蝙蝠抓咬傷,應立即就醫評估施打疫苗等必要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