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安身之所 大湖公園打造手工浮島
記者 姚崇仁/報導
台北市內湖區的大湖公園湖域面積約9公頃,是台北市區內難得的大面積水域之一,由於大湖公園植被相當茂密,吸引許多動物選擇在這裡駐足,為了讓動物們在公園裡有安全棲息的場所,台北市工務局特地打造人工浮島,給予動物們不受外在侵擾的新家。
台北市公園處表示,大湖公園原本沒有湖中小島,但由於湖中島嶼可以跟陸地隔絕,掠食動物不容易侵入,常常是許多水鳥、蛙類、爬蟲類和昆蟲等野生動物首選的棲息和繁衍場所,因此近年來已經陸續在湖中設置了5座人工生態浮島。
花卉試驗中心主任宋馥華表示,「浮島」依照字面解釋就是漂浮的島嶼,在自然界當中是由具有發達根系的水生植物堆疊而成,然而天然的浮島必須經由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時間,還要配合適當環境元素才能完整生成,為了縮短浮島形成時間,大湖公園的浮島是利用PVC管或竹子等浮水材料,與格子網、椰纖毯及沙質壤土相互結合組裝而成,再配置各式植物,以期能快速且穩定的生長,增加湖面景觀變化,而浮島除了可以隔絕侵擾外,島上的植物也提供野生動物停棲、躲藏及育雛等功能。
公園處也表示,經過幾年觀察下來,大湖公園的內的浮島經常可以看到紅冠水雞及夜鷺、麻鷺等留鳥前來覓食,到了候鳥季節也會有許多嬌客前來駐足,除了鳥類之外,浮島上面茂密的根系植物會深入水面下,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元素,藉此增加溶氧量讓湖裡的魚類可以安心在這裡產卵。
另外公園處也提到,上個(8)月剛製作完成的浮島一就定位就吸引許多青帶鳳蝶於浮島上吸水,希望新設置的浮島植栽長成後能夠成為許多水鳥、蛙類、爬蟲類和昆蟲等野生動物的「綠色漂浮城堡」,目前也已經計畫逐年增設浮島,並邀請民間團體協助解說,讓身處都市的民眾也可以多加了解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