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生態廊道防路殺 高公局獲金路獎

記者 姚崇仁/報導

行政院交通部昨(28)日公布今(107)年金路獎的得獎名單,其中由高公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2013年在福爾摩沙高速公路苗栗通霄路段打造的國內首座跨越式「動物生態廊道」保育有功,至今已記錄到15次石虎「走天橋」的畫面,因此高公局獲頒有交通界奧斯卡之稱的「金路獎」養護類國道組優勝。

國道3號苗栗通霄路段動物生態廊道獲得金路獎優勝。 高公局/提供高公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副分局長賴榮俊指出,苗栗通霄路段周邊大多為保育林地,提供動物穩定平衡的生態食物網,大冠鷲、鳳頭蒼鷹、穿山甲、石虎、白鼻心、鼬獾等野生動物出沒頻繁,但是在福爾摩沙高速公路闢建後,雖然帶來交通便利及經濟發展,但對地理環境造成切割,動物棲地被隔離、孤立,石虎等野生動物為了生存被迫冒險穿越國道,導致國道經常發生路殺事件,無辜的動物們成為輪下亡魂。

而高公局為降低國道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先前委託生態專家調查整個轄區的生態,並用紅外線攝影機拍攝到石虎在通霄路段徘迴的影像,研判石虎原本是要跨越車道,但發現車道都是柏油路面和原本周遭茂密的叢林景觀不同,因此又往回走,無法穿越馬路到別處覓食,模樣令人心疼,於是高公局在2013年規劃出一座給動物通行用的生態廊道。

國道3號苗栗通霄路段曾發生過多起石虎路殺事件。 高公局/提供賴榮俊說,生態廊道的橋面原先是給車輛通行,為了考量到保留原有功能,將原橋面寬度7.5m縮減為5m,利用劃出的2.5m來打造生態廊道,主要利用清淤廢土、回收鋼材、苗圃鋪設出全長114公尺的綠色廊道,且還特別種植厚葉、保水性佳的植栽來避免橋上強風乾燥的環境,像是台灣白及、鵝掌藤、月桃、厚葉石斑木、台灣海桐等植栽,這些植栽不僅有遮蔽效果,有些果實還可作為野生動物的食物來源 ,降低野生動物戒心,讓牠們能安心走這條路。

根據統計,生態廊道自2013年落成後至今紅外線攝影機一共記錄到15次石虎影像,另外還包含白鼻心、麝香貓、野兔、鼬獾等21種野生物種,動物們使用廊道的次數約656次,成功縫合破碎的棲息地,連結生態完整性。

動物保育廊道啟用至今共拍攝到15次石虎的影像。 高公局/提供國道生態廊道紀錄影片: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