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生態資源調查 保育動物多次現蹤
記者 姚崇仁/報導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昨(23)日發表今年(107)度委託東海大學研究團隊進行的園區動物資源調查成果,不僅發現在武陵桃山瀑布周邊記錄到多筆蝙蝠資料,另外在新達及桃山山屋附近也透過自動相機拍攝到許多張保育類黃猴貂的影像,相較於過去1年只能拍到1張影像,今年的成果相當難能可貴。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自1992年成立以來,不斷致力於高山地區動物相關保育研究、生物多樣性維護及環境教育等工作,尤其是近10年來,相繼進行雪山線、武陵遊憩區及大霸尖山線的動物資源普查與物種名錄的更新,而今年持續委託東海大學研究團隊,在七家灣溪濕地保護區範圍內的武陵四秀線登山步道進行動物調查,並架設數位型的紅外線自動相機來收集野生動物的珍貴畫面。
而雪管處昨(23)日公布今年資源調查的初步成果發現,光是3到6月的調查就已經記錄到有31種野生哺乳動物,為所有國家公園之冠,其中包含有13種翼手目的蝙蝠,比去年增加了3種,幾乎達到台灣蝙蝠種類的三分之一,尤其在園區內的桃山瀑布周邊較為潮濕的環境記錄記錄到最多物種,包括東方寬耳蝠、山家蝠、堀川氏棕蝠、長尾鼠耳蝠、華南水鼠耳蝠與台灣管鼻蝠等,都是不常見的蝙蝠種類。
除了蝙蝠的紀錄之外,最令人驚喜的是在武陵四秀線主要供山友休息的新達山屋及桃山山屋周邊的自動相機,都拍攝到了許多張保育類動物黃喉貂的影像,相較於以往在雪霸園區內只能的雪山或大霸尖山可以拍攝到,而且平均1年只能記錄到1張照片,今年的成果著實令人相當興奮。
雪管處指出,黃喉貂屬於二級保育類動物,牠的胸前有像金黃色圍巾般的毛髮,尾巴長又黑,主要是分布在2000公尺以上的山區,由於黃喉貂的警覺性高,不容易親眼目睹,不過今年多次在山屋附近拍攝到,可見數量有增多的趨勢,研究團隊將持續進行監測,來釐清雪山山脈的武陵四秀地區是否為黃喉貂重要的生存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