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公園清淤工程 意外發現保育類鼋

記者 姚崇仁/報導

近日台中市建設局正在進行位在南屯區豐樂雕塑公園的大規模清淤工程,必須把水池的水抽乾,因此遭到動保團體反應水池的生物都必須在太陽底下曝曬而死,建設局以及委託廠商為了避免影響動物棲息,展開遷移安置計畫,沒想到在昨(15)日意外發現一隻體型巨大的「鱉」,經過確認這隻鱉其實是外來種動物「鼋」(ㄩㄢˊ),屬於二級保育類動物,目前已將牠移送至臨時安置池內照顧。

工程人員在進行豐樂公園水池清淤時,意外發現保育類「鼋」。 台中市政府/提供台中市建設局指出,近日會同整修工程廠商以及動保處人員進行安置及處理豐樂公園水池裡的動物,原本都只有捕撈到魚、鴨、龜等動物,但15日在執行作業時工程人員在池子的沙堆裡發現到一隻長60公分、寬50公分,重達37公斤的大型鱉,由於現場人員都沒有看過這種生物,因此在第一時間請農業局通報屏東科技大學協助鑑定,確認這一隻鱉其實是「鼋」。

農業局表示,「鼋」又稱為沙鱉,是鱉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主要分布在中國長江流域,由於鼋從以前就是象徵吉祥的動物,因此遭到人為過度獵捕,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CUN)列為瀕危絕種保育類動物,而且鼋一天可以只換氣兩次,平常相當少見,若不是剛好在進行清淤工程,應該也不會發現到這難得一見水中生物。

鼋是被列為瀕危絕種的保育類動物。 取自/維基百科建設局表示,這隻鼋應該是民眾所飼養的,但由於生長速度太快才會選擇棄養在公園的水池內,目前已經將牠移送到雲林褒忠鄉的魚池暫時安置,水池內有烏鰡與草魚魚苗,食物來源充足,水質也良好,相當適合鼋棲息,不過日後豐樂公園的水注滿後是否要把牠放回池中,還要持續跟農業局討論,希望能依據相關法令讓牠獲得更好的照顧。

此外,農業局也呼籲民眾,飼養保育類動物是違法的行為,而且更不應該棄養任何動物,以免受罰。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