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濕地說話 到關渡用聲音體驗自然

記者 陳璽安/報導

想要乘船聆聽淡水河的聲景嗎?想要讓夏蟬鳴叫撫慰疲憊的身心嗎? 2018年的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以「聆聽關渡濕地」為主軸,推出「聽濕地在說話 聲景體驗活動」,讓民眾用聲音體驗自然、認識濕地,同時也療癒身心。

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范欽慧運用水下麥克風帶大家探索水下的聲音世界,小朋友戴上耳機仔細聆聽。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大自然的聲音有療癒人們身心的效果,森林有蟲鳴鳥叫,海邊有水花浪濤聲,不同地景有不同的天籟之音,不過,您是否知道濕地的聲音有什麼特色呢?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第三度與台灣聲景協會合作,強力推出「聽濕地在說話 聲景體驗活動」,以聆聽關渡濕地為主軸,規劃了6大主題,用聲音帶民眾走訪不一樣的環境,聆聽不一樣的聲音景色

這6大主題分別是「水生生物」、「蝙蝠」、「淡水河上的關渡」、「關渡夏蟬」、「關渡宮的聲景」與「源起的賞鳥路線」,「水生生物」代表著濕地白晝的聲音,而「蝙蝠」則是濕地的夜聲,台北市動保處表示,這2種主題與「淡水河上的關渡」是運用水下麥克風、超音波探測器等設備,讓民眾聽到水下熱鬧的聲音以及難得聽見的蝙蝠叫聲,這3場主題已於6月圓滿完成,獲得廣大的迴響,後3場也將於8月起陸續登場。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推出「聽濕地在說話 聲景體驗活動」,讓民眾用聲音體驗自然、認識濕地。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8月份主題「關渡夏蟬」將帶領民眾實地到戶外觀察蟬的叫聲。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8月的「關渡夏蟬」將帶領民眾實地到戶外觀察蟬的叫聲,除了介紹蟬的一生、構造與習性,也將運用分貝測出蟬叫聲的分貝書,讓民眾畫下屬於自己的聲音地圖。9月的「關渡宮的聲景」則要走入古蹟,跟著在地人走訪5、60年代的關渡老街,欣賞柑仔店招牌、土角厝、日治時代的獻燈,以及台灣三大媽祖廟之一「關渡宮」,體驗關渡人文文化以及人文聲景。

11月的主題將重回自然,以「源起的賞鳥路線」為題,帶領民眾騎乘腳踏車依循關渡自然公園成立之前的賞鳥路線,觀賞河堤上的水筆仔、招潮蟹以及冬候鳥,讓民眾看見這條路線今日的面貌,並在活動最後觀賞「夢土」紀錄片,看看台灣第一座濕地自然公園「關渡自然公園」與日本第一座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異同。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原名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2006年起舉行,是台灣首次已保育為出發點並在自然公園舉辦的大型自然藝術活動。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原名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2006年起舉行,是台灣首次已保育為出發點並在自然公園舉辦的大型自然藝術活動,除了主題活動,每年還會邀請多位國際藝術家來台創作,利用自然素材現地創作出兼具美感與環境關懷的戶外裝置作品,今(2018)年的藝術家現地創作活動將於9月中旬舉行,10月13日與14日則有與藝術家互動以及自然體驗活動等內容,歡迎民眾親子同遊、共襄盛舉。

2018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官方網站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聲景體驗活動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