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崇安教授紫海膽中發現免疫系統基因
記者 李怡萱/報導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傅崇安(Sebastian D. Fugmann)教授在加州紫海膽中找到AID/APOBEC基因,並在同為無脊椎動物的「海豆芽」獲得佐證,今年五月刊登於國際頂尖的「自然通訊」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格外獲得關注。
由於AID/APOBEC這類基因擔負編修抗體、突變病毒等重任,屬於後天免疫力,原先被認為只存在脊椎動物中;因此,這項新發現等於重寫了科學界對於免疫系統演化的看法。
傅崇安教授表示,紫海膽看似和高等生物相距甚遠,然而他們的壽命可以超過半世紀,因此免疫系統也須有能力長期面對微生物的挑戰。先前科學界認為這些較低等的生物只有先天免疫功能,沒有脊椎動物中的後天免疫力,但他發現了紫海膽中帶有AID/APOBEC基因,這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對於免疫系統,尤其是後天免疫力,在演化上的起源有很重大的啟示。
德國籍的傅崇安教授在德國取得化學學士及人類遺傳學博士後,至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免疫領域之博士後研究,爾後則於美國國家衛生院擔任研究員,並於五年前為長庚大學延攬為生醫系教授。他的專長為分子免疫學,近年來研究的重心放在由無脊椎動物尋找免疫功能的新知識,其中最常使用的生物,是來自加州海域的紫海膽。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生態資源豐富,能夠提供不少研究契機,就像這次的研究,當研究團隊發現紫海膽擁有AID/APOBEC基因時,便希望能再找到另一個也帶有此類基因的無脊椎動物例子,以佐證他們的理論模式。為此,傅崇安帶著實驗室的學生特地前往新竹香山溼地,採集並分析海豆芽(腕足類動物),也順利找到海豆芽的AID/APOBEC基因,成為支持他們實驗推論具有普遍性的有力證據。
傅崇安團隊未來將繼續深入探討 AID / APOBEC 基因在海膽、海豆芽等無脊椎動物免疫力中的功能,開啟不同無脊椎動物免疫功能演化的新面向。他們也期待善用台灣的生態寶庫,透過研究更多元物種的免疫系統,啟發對於免疫力運作和調節方式的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