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友善石虎田 食蟹獴首次現蹤
記者 姚崇仁/報導
由林務局新竹林管處、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以及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共同輔導位於苗栗通霄鎮的友善石虎農作「石虎田」,近日準備開始收割,而在收割前林管處人員將放置於稻田裡的自動相機收回進行檢視,沒想到相機內除了拍攝到石虎之外,連二級保育類動物食蟹獴也首次現身在石虎田內,讓保育人士相當振奮。

傳統農耕法,不用農藥、化肥的無毒方法種稻,希望能夠打造野生動物安全棲地,並配合林管處、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及石虎保育協會在田區裡架設監測用自動相機,而近日楓樹社區「石虎田」將進行一期稻作的收割作業,於是將自動相機帶回檢視,沒想到意外發現田裡有一位新面孔,經過特徵辨識後,確認是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食蟹獴」。
林管處指出,食蟹獴又名棕簑貓,外表雖然看起來呆萌,但實際上確是相當兇猛的獵食性動物,主要偏好於水域環境活動,以捕食魚蟹類為生,另外牠也會捕食小型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行類以及軟體動物等,食性算是相當廣泛,不過通霄當地的農人,大多表示未曾見過食蟹獴出沒。對此,長期在苗栗地區進行石虎保育研究的陳美汀博士表示,過去在通霄地區進行3年的生態調查,都沒紀錄到食蟹獴出沒,而近5年來在石虎田區的自動相機監測也都沒拍到過,但根據當地老一輩的居民指出,以前在通霄溪邊都有發現過類似這樣的生物出沒。

林管處也提到,楓樹社區從事友善農業以來,田裡面的自動相機就相繼記錄到石虎以及麝香貓的身影,這兩種「貓」早已成了友善石虎田裡最具代表性動物,如今又有俗稱「棕簑貓」的食蟹獴加入,石虎田裡「三貓鼎立」,讓生態更加熱鬧豐富。而且這三種「貓」各有其專長特點,石虎及麝香貓在夜晚出沒專吃鼠類及鳥類,而食蟹獴則偏好白天出沒,除了捕食鳥類、兩棲爬行類外,還會在田裡找福壽螺來吃,可以有效協助農民守護稻作。

林管處也提到,雖然從事無毒農法相當的累,產量也是一般稻田的一半,於是部份農友中途會「跳槽」重回習慣的農法,但是友善農法讓淺山裡的野生動物能安生立命,這種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共榮的永續農業方式,值得民眾多加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