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只有15隻 稀有白色魟魚
記者 姚崇仁/報導
現代人飼養的寵物有千百種,常見的貓、狗、鳥都已經不稀奇,在新北市蘆洲區就有一位民眾熱愛培育以及收藏各式各樣的魟魚,在家裡一共飼養了30隻魟魚,其中甚至還有3隻是全台灣只有15隻的小白魟,相當稀有。
新北市動保處指出,上個月在進行「水產動物疾病防治」例行性訪視及防疫宣導作業時,特別到蘆洲區有名的魟魚愛好者林佳宗先生家中宣導正確用藥觀念,發現林先生多年來不斷鑽研珍稀品種黑帝王魟魚變異種的培育養殖,到現在已經飼養了30隻魟魚,而在去(106)年7月及今年3月一共培育出3隻黑帝王白魟魚,其中有2隻小白魟是全身白色卻略帶點粉紅及豹紋斑點,相當的引人注目。
魟魚達人林佳宗表示,白魟魚的活力跟食慾都相當旺盛,平常都是用白蝦和泥鰍來餵食牠們,而這三隻小白魟都是由黑帝王魟所產下的白變種,全台只有大約15隻而已,相當稀有,過去曾有南部魟魚愛好者出高價要收購,但是養魟只是畢生興趣與最愛,僅僅是用來收藏而已,不會以價格來衡量牠們。
動保處表示,過去有句諺語「一魟、二虎、三沙毛」,因此在台灣漁民眼中魟魚屬於第一毒怪,但在如今卻成為了水族界的新寵兒,許多民眾覺得魟魚身體底部的呼吸器和嘴巴就像火星文的「囧」很有療癒效果,而且現在一尾頂級魟魚甚至可以賣到300萬元,身價一度高過價格也相當昂貴的紅龍魚。
動保處也呼籲,雖然目前養殖的魟魚多為淡水魟魚,毒性沒有海水魟魚強,但淡水被魟魚刺傷時,患部會有嚴重疼痛感及刺麻感,有些魟魚毒性除了造成傷者低血壓及心律不整之外,更有可能會導致休克死亡。而且魟魚的毒刺很長,光是靠潛水蛙鞋或膠鞋預防刺傷,因此從事海上活動應該要遠離魟魚群或確認岸邊沙層無魟魚才能安全戲水。
動保處也提醒,若不慎被魟魚刺傷時,儘量先去除刺傷部位毒刺,並以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淨傷口,再將受傷部位浸泡於約45℃的熱水,過程中需預防休克並盡速就醫,以確保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