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殼」以!歡慶世界烏龜日
記者 陳璽安/報導
今(23)天很「殼」以,是世界烏龜日(World Turtle Day)!美國龜類救援組織(American Tortoise Rescue,簡稱ATR)致力於保護所有龜鱉類,為了喚起大眾對龜鱉類保育的重視,ATR自2001年起將每年5月23日設為世界烏龜日,邀請大眾用各種方式慶祝烏龜日,關注龜鱉類在生存以及棲息地消失等問題。
「烏龜」(turtle)這個名詞泛指所有龜鱉目(testudines)的動物,現存14科共341種,包括各種陸龜、淡水龜、海龜、鱉。在台灣,原生的龜鱉類有食蛇龜、柴棺龜、金龜、斑龜、中華鱉等五種,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環境;而在台灣海域出沒的海龜則有中,綠蠵龜、赤蠵龜、欖蠵龜、玳瑁以及革龜等5種,其中以綠蠵龜及玳瑁最為常見,但這5種海龜中僅有綠蠵龜會在台灣上岸產卵。
全世界只有7種海龜,在台灣就能看到5種,這也表示台灣的海龜保育工作十分重要。ATR表示,之所以發動「世界烏龜日」,是希望增加人們對「龜」的尊重和知識,ATR指出,龜鱉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2億年,卻因為走私、棲息地破壞、全球暖化和殘酷的寵物交易,使龜鱉類迅速消失,如果我們不做些什麼,龜鱉類可能會在未來50年內消失。
ART表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阻止世界各地對於龜鱉類的非法貿易,以ART所在的美國來說,ART的首要任務是改善龜鱉類的買賣行為,他們希望寵物店與爬寵展不應在未傳遞正確飼養資訊的情況下,出售幼龜給買家;若將目光聚焦在台灣,龜鱉類的非法走私同樣是非常嚴重的議題,特別是我們的食蛇龜,竟然是全球盜獵最嚴重的三種龜之一!
那麼,要如何關注龜鱉類保育議題呢?除了關注龜鱉類相關的新聞、分享知識,我們也可以用捐助龜鱉類保育組織、支持減塑等方式來為龜鱉類保育盡一份心力,如果您是常拜訪水族館的人,也可以關注水族館中是否違法買賣保育類龜鱉類,或是店家所飼養、販售的龜鱉類是否受到妥善的照顧,讓我們一起用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積水成河,讓龜鱉類「殼」以再在世界上生活好幾個2億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