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蠶寶寶 「黑旋風」發育快又好養

記者 姚崇仁/報導

相信許多人童年時光有飼養蠶寶寶的經驗,不過過去都是白色的品種,如今可以有更好的選擇!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耗費7年的時間,培育出強壯好養、發育快速的黑色新品種「黑旋風」,未來將會跟學校以及生態農場合作,讓現代小朋友可以輕鬆體驗養蠶寶寶的樂趣。

台灣新品種「黑旋風」蠶寶寶首度亮相。 姚崇仁/攝苗栗農業改良場場長呂秀英表示,改良場目前一共有多達136種的蠶寶寶,不同種類有不同的外型跟習性,其中來自中國的「黑縞蠶」有著酷炫黝黑的外型,非常吸引人,但因為「黑縞蠶」比較脆弱,建蛹率只有89.25%,不適合一般學童飼養,因此改良場研究人員耗費7年的時間,試著將不同種類的蠶寶寶互相雜交,最後和來自日本的白色蠶寶寶「姬蠶」成功培育出建蛹率高達96.25%的「黑炫風」。

呂秀英說,「黑旋風」的特色除了擁有「黑縞蠶」的黑色斑紋之外,發育速度也比一般蠶寶寶還要快,而且還遺傳到「姬蠶」的強壯身體,只要用適量的桑葉,就可以在家裡面輕鬆飼養,雖然說「黑旋風」的外表很像縮小版的毒蛇雨傘節,膽小的人很容易會嚇到,但其實牠跟一般的蠶寶寶一樣,吐出來的絲也是白色的,而且是非常溫馴每天乖乖吃著桑葉的可愛寵物。

中國品種「黑縞蠶」雖說有特別的外表但存活率較低,不易飼養。 姚崇仁/攝日本品種「姬蠶」是常見的白色蠶寶寶。 姚崇仁/攝「黑旋風」的白色蠶蛹。 姚崇仁/攝呂秀英指出,過去養蠶是為了生產蠶絲做為高級紡織原料,但隨著化學纖維取代天然蠶絲之後,蠶農逐漸將蠶寶寶轉為生命教育的最佳教材,由於家蠶為完全變態的鱗翅目昆蟲,學童們可在1至2個月的時間內透過飼養家蠶,了解昆蟲歷經卵、幼蟲、蛹及成蟲的變態過程,改良場也會跟教材商合作,讓學童飼養「黑旋風」蠶寶寶來體驗生命意義及探索生物遺傳之奧妙

未來改良場會利用「黑旋風」發育快、好飼養的特性,將牠推廣至蠶農業者和生態農場,推出「黑旋風」蠶絲被與蠶絲衣服,以及各式各樣蠶繭花、蠶繭公仔等文創商品,希望提高蠶農收入、活化蠶業。

此外,呂秀英也透露改良場培育除了這次亮相的「黑旋風」之外,另外還有黃色斑點、虎斑、全黑的蠶寶寶,未來也將會陸續亮相。

小小兵蠶繭公仔。 姚崇仁/攝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場長呂秀英(中)與研究員詹雲貞(右)共同發表新品種蠶寶寶「黑旋風」。 姚崇仁/攝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