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愛餵食 造成野生動物飲食改變

記者高維奇/報導

人類普遍喜愛餵養動物,從貓、狗、鳥、猴到松鼠、魚、烏龜可以說是無所不餵,不過這樣的行為已經影響到野生動物的飲食習慣,也改變了牠們的生活方式。

民眾餵養動物所用的食用,往往不是飼養對象合適的天然食物或配方飼料,常見用土司麵包、餅乾及重口味的加工食品餵養,甚至用香腸、肉干餵松鼠,長期如此,會增加肝腎負擔損害動物健康,愛之適以害之。

很多家庭買土司當早餐,「鬆軟期」過後,有人就會帶去餵動物,包括狗、禽鳥、觀賞魚、獮候、松鼠甚至烏龜,幾乎所有接受餵養的動物都可以接受土司。除土司外,麵包、餅乾、洋竽片等人類可以吃的零食都可以帶去餵動物。

民眾將吃剩的早餐連同塑膠袋丟給松鼠。高維奇/攝

充斥於公園古蹟園區的松鼠,是民眾普遍餵養的動物,許多民眾帶著土司或餅乾,在樹下等待松鼠來取食,碰到喜歡食物就用前爪搆取,然後捧著,在地面上的松鼠坐著吃,在樹幹上就倒吊著身體吃,牠那副捧食翹尾的靈精模樣,真惹人憐愛,有人會買葵花籽餵養,更多人以土司麵包或餅乾餵養;有人在公園吃早餐,將吃剩的煎包、蛋餅、水餃連同塑膠袋丟給松鼠;中午在公園吃便當的菜色更豐富了,雞腿、香腸、魚排等都會拿來餵松鼠,增添用餐時的「趣味」。

民眾以中餐便當的肉塊餵松鼠。高維奇/攝

規模較大的宮廟或休閒農場,常設有水池養觀賞魚,為了方便民眾餵養,水池旁設有投幣式魚飼料販賣機,部分民眾還是以家中帶來的土司麵包餵養,有人甚至向早餐店索取土司切邊的粹片,數量非常多。餵魚時同時會引來綠頭鴨等野生水禽,看魚和綠頭鴨爭食覺得很有趣。一家休閒農場池中的巨無霸錦鯉無故死亡,主人非常訝異不忍,帶去動保處請求解剖檢診,獸醫師發現魚肝異常腫大,研判是不當餵養造成。

遊客向猴群丟一包吃剩的餅乾,立即被成年公猴搶走。高維奇/攝

餵獮猴應以水果為主,還是有人將車上沒吃完的零食丟給牠們,以猴子嗜食的情形看來,已習慣這些重口味的食物了,到最後野草水果吃不慣,也懶得獵食,直接到人類住宅、廟宇偷吃或搶遊客食物比較快。

在公共水域飼養烏龜以台灣斑龜與巴西龜居多,屬於雜食性水龜,遊客餵以土司麵包,很少拿蔬果五穀餵食,眼看幾隻烏龜爭食一塊麵包,遊客也就丟愈多。獸醫師說,台灣斑龜與巴西龜在野外雖屬雜食,還是以水生蔬菜、浮萍水草等食物取得較容易,牠們在水中追捕小魚蝦不是魚類的對手,烏龜只能吃些浮游生物、死魚及蚯蚓、小螺貝捕充動物性蛋白質。

幾隻烏龜搶食民眾餵養的麵包。高維奇/攝

獸醫師表示,大自然中有適合野生動物的食物,被人類飼養的動物也會研發適合其營養需求的飼料。麵包餅乾主要成分是澱粉,但添加許多油脂、奶粉、糖等調味料,超乎野生動物的營養需求太多,長久下來會增加肝腎負擔,飲食習性也會改變,餵水禽魚類,水質也因有機物太多而受汙染,容易感染寄生蟲,影響動物健康。

幾隻烏龜搶食民眾餵養的麵包。高維奇/攝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