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女初長成 水獺妹產下2隻寶寶
記者 陳璽安/報導
2014年,台北市立動物園陸續收到三隻來自金門的小水獺,這些失去媽媽照顧的小水獺們,在動物園照養團隊的呵護下平安健康地長大,今(2018)年農曆新年期間,水獺妹「金莎」順利產下2隻寶寶,這是動物園首度成功繁殖歐亞水獺,為歐亞水獺的整合保育踏出重要的第一步。

2014年4月,金門民眾發現了1對未開眼的水獺兄弟,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送到台北市立動物園照護,並命名為「大金」、「小金」;同年6月,又有民眾發現一隻雌性小水獺,年紀約比大小金小一個月,被暱稱為「水獺妹」,命名為「金莎」。3隻水獺成年後,考量到雄性水獺的領域性,台北市立動物園也為「大金」、「小金」分家,並開始評估牠們繁衍後代的可能,以發展域外安全族群,以延續個體數及基因多樣性。


其實「大金」、「小金」與「金莎」的感情都不錯,會將「小金」與「金莎」配對,是因為照養團隊評估「小金」與「金莎」保留了較多野性,預估牠們所繁衍的下一代也會比較不親人,未來若要野放,成功機率也會比較大。照養團隊於去(2017)年起展開「我愛紅娘任務」,順利讓「小金」與「金莎」配對成功,今年初一午後至初二凌晨,「金莎」順利生下2隻可愛的小水獺,寶寶們目前都已經睜開眼睛,準備開始探索環境。
當年的水獺妹如今已成為盡責的媽媽,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歐亞水獺的育幼方式與小爪水獺完全不同,公水獺並不會協助育幼,因此「金莎」都是獨立育幼,大多待在歐亞水獺活動場旁邊的育嬰房中照顧寶寶,白天不會出來覓食。第一次當媽媽的「金莎」在育幼期間變得較為敏感,也請民眾經過歐亞水獺的戶外活動場時,務必降低音量、減少干擾,讓「金莎」可以安心照顧小寶寶。


歐亞水獺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原分布於台灣全島沿海至海拔1500公尺一下的溪流附近,現今全台僅剩金門有穩定族群,但數量剩不到200隻。2014年,台北市立動物園受金門縣政府與金門國家公園委托照養這3隻年幼的水獺寶寶,隨後便林務局、特生中心、國立自然科博館、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新竹市立動物園、東海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台灣大學、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中華自然資源保育協會等單位締結合作關係,共同為歐亞水獺的整合保育努力,這次2隻小水獺的誕生,對保育團隊而言不僅是一大鼓勵,也是歐亞水獺整合保育歷史性的一步。
吾家有女初長成 大小金與水獺妹的成長足跡
2014-04-05 兒童節兩樣情 圓仔有娘水獺失母
2014-04-11 比萌!小水獺曬恩愛 圓仔晾肚腩
2014-04-11 水獺寶寶未來?留下來或跟你走
2014-06-26 大金小金 歐亞水獺兄弟有名啦!
2014-06-27 大小金+水獺妹 一齊保育歐亞水獺
2014-08-22 企業推動保育 「大金」認養大金?
2014-09-11 水獺妹妹長大囉 徵名活動開跑!
2014-09-17 金莎PK美金? 水獺妹妹搬到戶外囉
2014-10-14 水獺妹名金莎 野放仍需各方評估
2014-12-02 金莎妹妹慢熟 大小金帶頭衝
2015-01-20 越吃越大尾 水獺3兄妹”捕”功了得
2015-07-01 水獺去、留? 各方仍朝目標走
2016-12-28 大小金兄弟分家 盼成親繁衍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