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驅鳥球 不殺生又環保
記者高維奇/報導
農漁業作物遭受野鳥食用已難以避免,業者用盡方法,較有效的圍網方式,卻讓鳥纏網而死,台南市農業局推廣「驅鳥球」,後續效果有待觀察。
台南市農業局表示,3月間曾派員前往歸仁區沙崙農場查察,發現有農民正拆解1隻掛網鳥。農民表示,雉雞及其他鳥類常入侵啄食剛結果西瓜影響收成,架網係防止野鳥入侵破壞農作物。該農民強調,為避免鳥掛網死掉,每日上、中、下午都會到西瓜園巡察,一發現掛網的鳥,立即拆解並將其放走。
農民說,期間其亦嚐試使用網目較細的網如紗窗等,但效果不佳,也請專家提供驅鳥方法,確保其生計。農業局人員向該農民推薦於農田掛驅鳥球驅鳥,並以該農田為範區,若成效不錯,再由農民購置驅鳥球並懸掛於農田驅鳥,減少農損。該農民表示,大家不想殺生傷害禽鳥,只要能確保生計的方法,他願意配合辦理。
農業局表示,經5天測試,農民表示效果不錯,已拆除鳥網,將推薦其他農民使用驅鳥球。農業局將逐步推廣懸掛驅鳥球,確保農民生計,亦歡迎各界提供其他驅鳥方法,解決農民之問題。
近年來,部分農民以直播法取代插秧,為防蟲、鼠害及麻雀啄食稻種子,事先在稻穀拌入農藥或放置毒餌,導致水雉、彩鷸等鳥類誤食死亡,少數農民甚至將中毒死亡的野鳥屍體懸吊,用來驚嚇其他野鳥,看起來非常殘忍。農業局也將「驅鳥球」懸掛在試驗農場外圍1公里處,每處使用同一種顏色,每兩週即會調換一次,嚇阻水雉等鳥類靠近誤食。
台南市動保處也曾推廣「驅鳥球」,在養禽場懸掛有猛禽圖案的氣球隨風飄搖,用來驚嚇野鳥,減少進入禽場傳播禽流感的機會,曾在白河、下營等地區進行試驗。
其實,農漁民早已用盡各種驅鳥方法,包括早期的稻草人、五顏六色的競選旗幟、印有猛禽圖案的驅鳥旗幟,經驗證實這些方式在頭幾天有效,之後就被聰明的野鳥摸清了底細而失靈。之後農民在農作物播種及收穫期間在田埂燃放鞭炮驚嚇野鳥;魚塭業者也在放魚苗期間放鞭炮驚嚇白鷺鷥等水鳥。
驅鳥球有效?推廣驅鳥球非常積極的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說,一般而言,年輕農民使用較有效,因為他們會時常變換驅鳥球位置,也會將球懸掛100至200公分的高度,讓球能隨風飄動,且能變化造型組合,製造陌生環境讓鳥有危機意識,所以年輕農民普遍認為驅鳥有效;老農民如果只是插在固定位置,高度也不足,效果就像稻草人一樣,短時間就被野鳥摸清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