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犬貓太吵被投訴 禽鳥也難避免

記者高維奇/報導

別以為只有養犬貓太吵會被鄰居投訴,養寵物鳥也難以避免,包括鸚鵡、火雞、公雞等,另一種不是養來當寵物的珠雞也常吵得讓人受不了而被投訴。

鸚鵡叫聲響亮,養來當寵物小心被鄰居抱怨甚至投訴。高維奇/攝

據媒體報導,一名嘉義市民向警方投訴表示鄰居養的鸚鵡太吵了,卻遲遲沒改善。警方上門時,該鸚鵡卻好像知道大禍臨頭一般而悶聲不響。原本可以結案,警方查出該鸚鵡 屬於保育類,主人恐違反了野生動物保育法。台南一家寵物用品店,把3隻鸚鵡放在騎樓,吵的對面民宅的老人家連午覺都睡不成,憤而前往抗議。
鸚鵡利用不同的叫聲來提醒危機呼叫所有的同伴一起行動。 高維奇/攝

一張姓無業男子佯裝購買鸚鵡,交易前夕潛入賣方店家,偷走18隻高價的鸚鵡,他銷贓無門,只好先養在家,得手一個月已花了4千多元買飼料,又被18隻鸚鵡吵得睡不著。張姓男子受不了,只好將鸚鵡載到警所投案,其吵鬧程度之烈可想而知。

網路上也有許多求助的案例:鄰居的鸚鵡已經吵好久了,但是找警察來勸導也沒有用。衛生局也跟警察局互踢皮球,都沒有意思想要解決,請網友提供如何讓鸚鵡不會叫或是安靜的辦法?類似的案例非常多。

公雞常因司晨提早叫人起床而惹人怨。高維奇/攝

雞本來是經濟動物,近年來興起業餘養雞,養在透天厝車庫甚至公寓陽台,母雞的叫聲較小,公雞卻會叫人起床,有的在早上4點多就啼叫,放假日尤其顧人怨,鄰居難得有休假日補眠,卻被雞啼聲吵醒,被抱怨的主人無奈將公雞送人。

珠雞在台灣已不多見,一般人較陌生,其實台灣很早就引進,很能適應台灣的氣候,抗病能力強,成長快速,早年有人養來觀賞用,但迄今飼養不普遍,原因之一是「太吵了」,主人受不了,鄰居也抗議。

一群珠雞的叫聲吵到連主人都難以忍受。高維奇/攝

珠雞好養繁殖迅速,餵一般雞飼料即可,肉質鮮嫩,消費者接受度高。養兩二三隻叫聲尚可忍受,繁衍成群後,吵得鄰居投書抗議,相隔1公里遠的村子都可以聽得到,最後都因受不了而全部賣掉或放生,而被棄養放生的珠雞很能適應台灣低海拔山丘,登山時可看到珠雞出沒。

還有一種沒人養卻頻遭投訴的野鳥是夜鷹,夜間求偶啼叫,時間又長,影響睡眠品質不好者,不管向動保、衛生環保單位甚至警方投訴皆束手無策。

禽鳥與犬貓一樣都會叫,這是牠們的本能,野生與人工繁殖都一樣,是族群的溝通工具。

啼叫是鸚鵡的本能,野生與人工繁殖都一樣,是族群的溝通工具。高維奇/攝

澳洲鸚鵡種類繁多,在墨爾本一處森林遊樂區開放遊客餵養白鸚鵡,有一群白鸚鵡在林間草皮上覓食,也有在樹上剝啃乾枯的樹皮,吵叫聲不絕於耳,偶爾也會吵架,就是不去吃遊客餵養的食物。一瞬間,被餵養及在林間草皮覓食的鸚鵡群起而飛,那是鸚鵡接收到有猛禽趨近的訊息而趕緊逃命。鸚鵡大多為群居的方式一起生活,它們利用不同的叫聲來提醒危機呼叫所有的同伴一起行動。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