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爭奪日曬權 不擇手段搶地盤

記者高維奇/報導

常見的台灣斑龜、巴西龜等澤龜,很少看到彼此爭鬥,但在小面積平地爭奪日曬權,情況就不同了,彼此推擠堆疊搶地盤,爾虞我詐,較弱的就被推入水中。

烏龜是變溫動物,需要曬太陽以使體溫升高才能正常循環代謝。高維奇/攝

台灣的廟宇林立,有的設有水池供信眾放生,雖然水池設有供烏龜離開水面曬太陽的平台,如果烏龜數量太多就會不夠用,常見以堆疊方式日光浴。當平台被佔滿後,後繼者就爬上龜背,底層烏龜被擋住陽光就使勁推開背上的討厭鬼,有的甚至被推入水中;體型較小的幼龜費了好大的力氣爬上龜背,不到幾分鐘就被較大的龜推開掉入水中,在水中游了好一陣子,想要努力再爬上平台已無能為力了,因為整座平台已被龜群堆疊成「金字塔」了。

這隻小龜剛爬上不久就被後繼的大龜推入水中。高維奇/攝

不過,龜疊金字塔並非屹立不搖,曬夠時間的烏龜會下水,以免體溫過高,在水中等待者就趁機爬上平台,重新堆疊建構金字塔。

為了曬太陽,龜群堆疊成金字塔爭取日曬機會。高維奇/攝

烏龜是變溫動物,俗稱冷血動物,蛇、鱷魚亦然,沒有體內調溫系統,需要曬太陽以使體溫升高,才能讓循環代謝正常運作,有益於食物的消化及排泄;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夠促進龜的食慾與繁殖能力,也能給龜補鈣,有利於骨骼生長,避免缺鈣造成龜背凹陷或背甲外翻,因此曬太陽成為烏龜維持生命健康必要的手段。

被推入水中的烏龜仍等待機會爬上平台。高維奇/攝

近年來養烏龜當寵物非常多,設備與規模不一,有人用小水族箱養,有人開闢百餘坪的水池飼養,同好的話題很多,但寵物龜必須常常曬太陽是共同的話題,光是「烏龜如何曬太陽?」就可以引發長篇討論,各有經驗之談。

前陣子台南市有一家園藝店,5年前豪雨積水後,在門口發現一隻巴西龜,就以一般的水族箱養下來,業者兩三天就用大臉盆裝烏龜在人行道上曬太陽30分鐘至一小時,烏龜日光浴時靜如化石動也不動。一名路過的年輕人以為烏龜被「曬昏」了,質問為什麼將烏龜放在大太陽底下曬,不怕中暑?園藝業者哭笑不得,卻也利用機會教育質疑的年輕人--烏龜必須時常曬太陽。

日曬不足的烏龜鈣攝取量不夠,龜背可能會凹陷。高維奇/攝

與人一樣,等到體溫升到一定的程度,日光浴的烏龜就會爬回水裡或者爬到陰影處躲避日光調節自己的體溫,避免體溫過高。為了滿足烏龜的生理需求,屏東有一名烏龜同好開闢大面積的水池,收容各縣市收容所的流浪烏龜,水池設有淨化系統,讓烏龜生活在乾淨水質中,想曬太陽就沿著緩坡爬到沙灘上,曬夠了就躲到樹下或回到水中。在如此機能健全的環境下,烏龜甚至下蛋繁衍下一代。

這名飼養者說,其實烏龜對食物不挑剔,要養的健康,充分的陽光,適當的日曬最重要。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