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常用木雕建構動物和建築的故事

記者 朱鈴玉/ 報導

喜愛動物及藝文活動的民眾注意囉!一個以木雕做為出發,結合建築媒材的拼接,藉以動物與建築的形象,訴說著歷史與文化故事的藝文展覽─林安常木雕創作展,即日起在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展出。

木雕是一項歷史永久的傳統技藝,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木雕藝術有了更多元而活潑的表現方式,木雕創作者林安常藉由這項媒材來表達想法,帶領觀者進入奇想世界,《異象承載》就是在講述充滿奇幻的系列作品。

木雕創作者林安常結合建築媒材的拼接,藉以動物與建築的形象,訴說著歷史與文化的故事。林安常&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在異象承載系列中,動物扮演的是土地的角色,建築本來就是築於土地之上,在此,動物相對於建築來說,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自然與文明的相對關係,林安常希望動物與建築之間能有些獨特的關係,就像在某個時代,或者是某個地域的一種互動,例如作品《羊》就是將地中海的建築與當地動物兩個元素融合,其所要訴說的就是希臘的故事,抑或是將兔子和紅毛城做結合,則是在闡述兩者對於台灣而言,都是屬於外來種的意思,創作者以此種有趣又帶有意涵的方式來傳達故事,讓觀者更能徜徉其中。

林安常作品:紅色與白色的角落。林安常&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大約是從2016年開始,林安常完成了第一件動物與建築融合的創作,這件作品依附於林安常過往所熟悉的創作手法,以超現實的方法來製作不連貫的拼接遊戲,但其中並沒有夢境或潛意識那種感性的思考方式,而是以一種完全的理性狀態來完成這個系列。

林安常作品:東方的居所。林安常&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為何會想要以動物和建築來傳遞理念,林安常說:「會以動物作為作品最主要的載體,主要是因為一直以來我受原型師的影響很大。」在南投長大的林安常,從小就喜歡自己動手塗鴉、玩模型,學生時期常將少少的零用錢拿去買土、買公仔,為的就是想要更加了解這些玩具的製作過程,從喜歡但完全不懂,到擁有自己獨特的製作過程,林安常收集公仔、解剖玩具、製作模型、觀察專業原型師的作品,並在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裡累積技術與操作的經驗,一步一步推砌出屬於林安常式的大玩具,宛如木雕原型師那般。

林安常作品:守歲。林安常&金車文藝中心/提供

林安常說:「關於這系列作品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我想從建築的更迭去思考歷史的演進,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建築樣式。」台灣的歷史是由不同民族的統治所構成的,在短短的時間內,擁有更多樣的變化與交融,這個系列一開始是將許多不同的樣式都拚裝在一件作品中, 然而,隨著林安常的創作歷程轉變,接續的作品漸漸地只以一種樣式作為內容,創作者希望將一件事情能夠更清楚的傳遞給觀者瞭解。

只要於展覽活動期間~3/2-3/8,至現場拍照打卡上傳,就可以參加抽獎,獎品為木雕台灣黑熊手機架。

林安常木雕創作展

展出時間:2018年3月3日至4月29日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