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學生進大山 參與高山物種調查

特約記者 雨林/報導

走進山裡不只是看見自然美景與山上特有的花草鳥獸,也遇見天氣變化、蚊蟲、毒蛇等,都是在都市無法體會到的。」大葉大學生資系大四生劉禎說。他從大三開始參與大霸尖山高山物種調查計畫,山上的生活沒有水可以洗澡,沒有電跟網路可使用,一切回到最自然的狀態。

大葉大學學生深入大霸尖山參與高山物種調查計畫。大葉大學/提供

雪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大葉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徐歷鵬、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共同主持為期兩年的大霸尖山高山物種調查計畫,並提出調查報告。徐歷鵬說,大葉大學以昆蟲類為主,東海大學以哺乳類為對象,各組研究團隊每兩個月上山,都停留好幾天。

學生利用所學架設陷阱。大葉大學/提供

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學生研究團隊參與大霸尖山高山物種調查計畫,登上3000公尺的高山進行生態學術研究,親身體驗不同於課堂及實驗室的大自然生態。參與大霸尖山高山物種調查讓劉禎對生命有所領悟,除了更能靜下心觀察身邊的生態,發覺在平常看不見的地方,有這麼多需要保護的事物外,另一方面,讓他們反思平常不懂得珍惜各種資源。他說:「生物面臨的問題是人類未來的寫照,做調查雖然辛苦卻是很重要的工作,沒有這些基礎調查資料,就無從得知隨著時間演進,失去或發現多少生物,以及大自然所面臨的困境。

二年級的蔡守禮認為,能參加大霸尖山計畫是一件很難得的事,觀察過程不只是學習到調查的方式、陷阱的收補,也很考驗大家的體力,上山時每個人都要背二、三十公斤的登山包,裡面裝有在山頂停留時足夠的糧食,以及調查必須的調查器材。每天的調查都是一個新的挑戰,調查過程要點燈,藉此吸引不同的昆蟲、蛾類,並捕捉這些昆蟲日後分析用,有時他們也幫忙進行哺乳動物調查,藉由放置鼠籠跟豎琴網捕捉高山鼠和蝙蝠。

大葉大學師生深入大霸尖山森林裡,利用燈光與白布,吸引蛾類與昆蟲,進行生態調查與研究。大葉大學/提供

大二生黃適群指出,他們搭著公務車前往各個陷阱處,走進平常不會有人走的山坡上,利用酒精與瓶子把昆蟲樣品採集起來,進行昆蟲調查。他們在晚上架設了白布,利用燈光來吸引山上的蛾類,這是他第一次親手觸摸蛾類,相當難忘。大霸尖山是全台灣非常著名的聖地,保留許多當地原住民的文化,此行除了生態觀察,也感受到獨特的自然風光。

大葉大學生資系學生參與大霸尖山高山物種調查計畫,研究團隊每兩個月上山,每次都必需在沒水、沒網路的環境中停留好幾天。大葉大學/提供

大二生黃建勳說,上山不只是上山,而是邊走邊學,雖然辛苦卻也很有趣,學長熱心地教大家辨認動、植物,以及調查工具的使用方法,有時是看著星星找野生動物,有時因風雨把陷阱吹走了而什麼都找不到,還有一晚黃鼠狼咬走學長設陷阱抓到的山鼠的頭。

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主任孫芳君表示,學生因參與研究團隊得到高山學習體驗的機會。大霸尖山高達3000公尺,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如何因應山嶽特性與氣候變化,進行動植物辨識、採集等調查行動,考驗著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務技術,相信他們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不只是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土地孕育萬物的精神,也累積了可貴的生態調查經驗,對他們未來投入相關行業很有幫助。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