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大追蹤 一項全球性公民科學
記者 陳璽安/報導
公民科學正夯!透過網路科技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學術研究不再遙不可及,不僅國內推出「路殺社」等多種公民科學調查計畫,還有與世界接軌的「eBird Taiwan」賞鳥資料庫、「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甚至你能在台灣,直接加入全球性的公民科學研究,而台灣作為黑面琵鷺重要的棲地之一,「全球黑面琵鷺回報系統」是值得參與的公民科學之一。
黑面琵鷺是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世界瀕危物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僅知只分布在亞洲東部地區的朝鮮半島,在北韓有一小族群在當地繁殖,每年冬季時會遷往中國福建、香港、越南、日本及台灣等地過冬,其中,台灣是其最主要的度冬地。2017年的全球黑面琵鷺同步普查的結果為3941隻,創下歷史新高,而在台灣的黑面琵鷺就有2601隻,佔了總數的66%,其中,台灣南部曾文溪口蟬聯了黑面琵鷺最大度冬地,共有1810隻黑面琵鷺。
為了更加瞭解珍稀的黑面琵鷺,研究人員會以不傷害鳥類的方式捕捉牠們,記錄其基本資料後,為牠裝上腳環等可識別的標記,再行野放,藉此追蹤牠們的動向並進行相關研究。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網站指出,目前全球經記錄標放的黑面琵鷺約有140隻,為了讓全球保育人士與愛鳥民眾順利回報所目擊的黑面琵鷺,台灣的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及各國保育單位於2011年推出了「黑面琵鷺保育網」,讓世界各地的保育人士得以連結,共同保育黑面琵鷺。
此外,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更於2017年推出「黑琵計算機app」,讓各地的保育人士目擊經標記的黑面琵鷺時,能夠便利迅速地找出牠們的身份。直到清明節前後,台灣的民眾都有機會看到黑面琵鷺的身影,如果您在外地看到腳上繫有腳環的黑面琵鷺,可以試著忘記拍下照片、上網登記,加入這個有趣又有意義全球性的科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