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仔腳瓦盤鹽田 賞鳥美食之旅

記者高維奇/報導

位於台南市北門區的「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到此一遊可以了解先民如何曬鹽;附近濕地是水鳥的天堂,美景水鳥賞完肚子餓了,更能享受、「蚵嗲」、「蚵仔煎」及虱目魚各式料理小吃,春節旅遊值得推薦。

漁撈與養殖是北門區居民的主要生計,晒鹽則是另一項本地特有的產業。由於日照充足、地勢平坦,台灣主要的鹽田都集中在雲嘉南三縣海濱地區,全盛時期達7千多公頃,後因人工成本過高,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台灣製鹽業,使原來遍布此處的鹽田荒廢了一段時間,民生與工業用鹽全都依賴進口,年輕一輩對台灣鹽田幾乎沒有印象。

井仔腳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高維奇/攝

「井仔腳瓦盤鹽田」,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興建於嘉慶27年(1818年),是台灣最老古的現址鹽田,而且清一色為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曾荒廢多年,後來政府為延續鹽業文化而將鹽場復育,現已成為台南濱海最具特色的景點。難得可貴的是,該鹽場目前仍引海水以日光曬鹽方式產製粗鹽,是有生產能力的古蹟,不但恢復了居民的生活回憶,也成為遊客體驗曬鹽、挑鹽、收鹽樂趣的地方。

井仔腳瓦盤鹽田成為遊客體驗曬鹽、挑鹽、收鹽樂趣的地方。高維奇/攝

為什麼曬鹽結晶池底部要鋪設瓦盤碎片?是早年鹽民為了避免粗鹽和土壤相黏,以敲碎的瓦盤而成的碎片,以人工拼貼方式鋪設在鹽田的結晶池內,以便採收更潔淨的粗鹽。

鹽田水車仍可以啟動汲水。高維奇/攝

「井仔腳瓦盤鹽田」周圍全是魚塭濕地,提供候鳥極佳的覓食棲息地,水鳥數量相當多,大小白鷺是主角。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特別在鹽田景點設置「井仔腳常見的鳥類」看板,圖文並茂非常清楚。

「井仔腳常見的鳥類」看板一目了然。高維奇/攝

鹽田不只產鹽,每年年末在此舉辦的跨年三部曲--首部曲送夕陽活動總是塞滿人潮。每日夕陽照射在瓦盤鹽田上倒映天空的美麗光彩,搭配北門潟湖一望無際的天際線跟雲彩,讓鹽田邊總是擺滿了攝影腳架,賞景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鹽田附近休養魚塭的大白鷺。高維奇/攝

欣賞鹽田風光,體驗曬鹽、挑鹽、收鹽樂趣,拿起望遠鏡賞鳥,到了午餐時間,口腹之慾登場也更熱鬧了。由於上游河川帶來無以數計的沈積養份,豐潤了沿海地區的漁業資源,尤以盛產的虱目魚與蚵的料理小吃最有名,由漁民轉行或兼職的攤商不會漫天開價,料真價實。

日本北海道傳來的工法「一夜干」,近年來也在北門大行其道,目前以虱目魚為主,將魚剖開洗淨醃泡鹽水,吊掛風乾一夜就完成,白天也可以吊在陽光下吹冷風乾燥,一夜干鮮魚乾甜不打折,還能延長保存,魚肉口感會從綿密變為Q彈。

鹽田附近常見居民在日曬風乾虱目魚一夜干。高維奇/攝

每日都有不同風貌的井仔腳鹽田夕陽,是春節期間來到台南濱海不可錯過的景點。​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