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妙手回春 斷羽紅隼回到大自然
記者 陳璽安/報導
人類有「義肢」,你聽過鳥類也有「義羽」嗎?一隻掛網的紅隼因為5根折斷的初級飛羽,遲遲無法野放,在獸醫師苦苦尋覓之下,終於替牠找到合適的「義羽」,獸醫師為牠施行「接羽術」後,這隻紅隼已在25日順利回到大自然。

紅隼屬於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在台灣是普遍的冬候鳥及過境鳥,每年9月來台過冬,次年4月北返,主要棲息於低海拔開闊地,草地、海邊、森林及農村等地域皆有目擊紀錄。去(2017)年11月底,一隻掛網受傷的紅隼被送到台北野鳥學會救傷中心,經過幾日照顧後,再轉送至猛禽專長的台灣猛禽研究會接受進一步治療。
這隻紅隼是一隻公的未成鳥,左翅翼膜遭網割傷、韌帶裸露,初級飛羽也有5根折斷,無法飛行。台灣猛禽研究會獸醫師王齡敏指出,翼膜割傷是常見的掛網傷害,沒有傷及韌帶已算是幸運,若韌帶被割傷,便難以回到天空。經過三週的換藥與休養,這隻紅隼左翅翼膜已痊癒,但由於初級飛羽折損,影響飛行能力,仍無法野放。

為了讓牠早日回到大自然,獸醫師決定為牠「接羽」。一般而言,鳥類會自然換羽,紅隼也不例外,但王齡敏表示,猛禽自然換羽需要半年甚至1年的時間,我們無法確定牠何時換羽,讓原本屬於野外世界的紅隼長時間待在收容中心,只為了等待換羽,對牠而言並不是好事,因此,獸醫師開始找尋合適的「義羽」,希望為牠施行「接羽術」,將義羽接在羽管上,但緊接而來的難題是:去哪裡找合適的義羽呢?
人類所使用的義肢,必須顧及重量與大小,才能協調地使用;鳥類所使用的義羽,也須精心挑選,才能確保牠的飛行能力不受影響。王齡敏表示,接羽術使用的義羽必須是健康的、同種、大小合適的羽毛,然而,這隻紅隼一來是隻未成鳥,體型不比成鳥,二來是一隻公鳥,紅隼公鳥體型比母鳥來得小,要找到合適的義羽可說是難上加難。

洽詢了好幾個單位後,台灣猛禽研究會聯絡上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金門最近也有隻紅隼掛網,但卻不幸死亡,經過照片確認,王齡敏發現金門掛網的紅隼也是隻公的未成鳥,便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請羽毛來接羽。這隻紅隼在22日接受接羽術後,飛行狀況良好,台灣猛禽研究會於25日將牠野放,讓牠趕上春季遷徙,回到北方的繁殖地。
這次的紅隼落難記,在台北野鳥學會、台灣猛禽研究會以及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等單位的合作下,有了正面的結局,日後若民眾發現受傷鳥類,可通報各地方政府的農業處、動保處、當地野鳥學會或是救傷單位,讓專業單位幫助牠們回到自然。
紅隼野放 台灣猛禽研究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