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兒口下不留情 斷尾穿山甲再添1例

記者 陳璽安/報導

日前苗栗有民眾目擊穿山甲被狗叼著,趕緊將穿山甲從狗的口中救出,死裡逃生的穿山甲不但背部鱗片有被狗啃咬的痕跡,尾部也斷了一截。野生動物急救站表示,台灣的原生動物還來不及發展可以對抗犬隻的抵禦方式,籲飼主不放養、不棄養、外出使用牽繩或運輸籠,以保護自己的寵物與野生動物。

小穿山甲背部鱗片有被狗啃咬的痕跡,尾部也斷了一截。野生動物急救站/提供

穿山甲鱗片對上狗兒發達犬齒 慘敗

這次的苦主穿山甲,是在26日被苗栗縣府人員送到野生動物急救站,苗栗民眾將牠從狗的口中救出後,轉交給里長,再由里長聯絡縣府人員處理。由於這隻穿山甲不但背部鱗片有被狗啃咬的痕跡,尾部也斷了一截,須要花一段時間來養傷,不知何時才能重回山林。

台灣的穿山甲屬於中華穿山甲的特有亞種,生活在淺山地區,屬於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牠們的生存威脅包括盜獵、路殺、獸鋏等陷阱的使用、棲地因人為開發而減少,以及遭遇流浪狗攻擊等等。野生動物急救站表示,狗不是台灣的原生種,在野外求生時,難免會與原生的野生動物發生衝突,但台灣的野生動物大多來不及發展可以與狗相互抗衡的抵禦方式,因此在與狗的鬥爭中常居於弱勢,例如穿山甲有一身堅硬的鱗片可以自我防禦,但遇上狗兒發達的犬齒,顯得不堪一擊

台灣的野生動物大多來不及發展可以與狗相互抗衡的抵禦方式。資料照,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狗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攻擊、疾病與干擾棲地

根據野生動物急救站的統計資料,2010年至2016年間共有107隻穿山甲送至急救站,其中22隻是遭遇犬隻攻擊而受傷,數量僅次於遭陷阱所傷的25隻;而遭犬攻擊的22隻中,便有16隻尾部被咬斷,1隻後腳截肢,1隻半身癱瘓,僅有4隻仍保有健全四肢;若時間拉長到2006年至2016年間,屏科大生物資源研究所博士生孫敬閔的資料顯示,全台救傷單位經手了217隻穿山甲,其中66隻是遭狗攻擊,比例約為30.4%,是這10年間穿山甲救傷原因的最大宗。

野生動物急救站表示,這些從狗口逃過一劫的穿山甲,大多須要經過手術、傷口癒合、重新適應不健全的身體等等,需要數月調養才有機會重返森林;孫敬閔則指出,犬隻對穿山甲的影響除了獵捕與攻擊,也可能傳播狂犬病與犬瘟熱等疾病,加上犬隻會留下味道,會干擾野生動物的棲地,例如鼬獾、白鼻心等野生動物,便會因懼怕而避開有狗味的地區。

犬隻對穿山甲的影響除了獵捕與攻擊,也可能傳播狂犬病與犬瘟熱等疾病,加上犬隻會留下味道,會干擾野生動物的棲地。野生動物急救站/提供

孫敬閔表示,可能是因為犬傷穿山甲個案較容易被人發現,因此在救傷比例上顯得較高,背後真實的數據不得而知,但犬隻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確實是重要的問題,改善之道便是飼主管理好家犬、政府單位管理好浪犬;野生動物急救站也呼籲飼主不放養、不棄養,外出使用牽繩或運輸籠,以保護自己的寵物與野生動物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