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鱟」 海生館誕下小寶寶
日期:2017-09-21
記者朱曼寧/報導
在地上上存活超過4億年,有活化石之稱的「鱟」,日前在屏東海生館生下了小寶寶,在館內繁衍了下一代,成為國內少見自然繁殖成功的案例,館內也期待鱟寶寶們順能利成長與大家見面。

鱟又名「馬蹄蟹」,在地球上已存在超過四億年,是比恐龍還早出現的物種,被稱作「活化石」,通常棲息在沙質淺水的海域,晝伏夜出,常爬行於沙灘坑穴中捕食小型生物和有機物,甚至有時會利用堅硬的頭胸甲將全身潛埋於泥沙中。

繁殖期間的鱟會在淺海水域找到配偶後成對的上岸產卵,這時雄鱟會以第一對步行足緊緊攀住雌鱟的背甲後緣,如影隨形再也不分離,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夫妻魚」。海生館目前生下100多隻鱟寶寶,大約都0.4公分,需經過13~14次的脫殼才會完全成熟,成鱟可以長大40至50公分大,也因為鱟寶寶的體型微小,照顧不易,企畫部副理張正杰說「因為館內不是原棲息地,加上剛出生的鱟很小,小寶寶不管在大自然還是館內,都很容易夭折,每次產卵100多隻,常常只剩10幾隻存活」。

鱟的棲息環境很容易受到汙染,以往在台灣西部沿海都可以看到鱟,但因潮間帶被破壞,現在越來越不易察覺,目前僅剩金門鱟的復育工作完整。
所屬專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