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普尼殘留標準 農委會一年後訂定
記者/陳璽安
針對日前爆發的雞蛋驗出芬普尼事件,農委會跨部會小組7日召開第二次專家會議,評估芬普尼殘留容許量的訂定標準,決議規劃一年期的國內背景值研究,再制定可行的殘留容許量標準;農委會亦著手加強輔導農民,針對污染防治、用藥安全、環境清潔等各層面,對產業進行全方面健檢。
一年期研究計畫 制定因地制宜的檢驗標準
有鑑於歐盟傳出雞蛋殘留殺蟲劑芬普尼,農委會防檢局於上月抽驗國內養雞場,45件樣品中有3件不合格,相關單位立即成立跨部會處理小組,全面檢驗國內蛋雞場,全國不合格率為3%;截至8日,已有42件經重新檢驗後皆合格。現今台灣並無設定雞蛋與雞肉的芬普尼容許量標準,也就是說,只要檢出芬普尼,就是不合格,考量儀器檢驗極限,以歐盟的0.005ppm為容許量上限。
然而學者指出,芬普尼在台灣可合法用於水稻、防蟻,在國外也常被使用於農作物,蛋雞的飼料難免有殘留芬普尼之疑慮,其次,台灣地狹人稠,就算蛋雞場本身沒有使用違規藥品,也可能受周遭農作物或水源影響而使雞蛋驗出芬普尼。因此,會議決定先針對台灣本土產業特性進行完整的背景值研究,以一年為期,將環境因素納入考量,同時參考國際規範,用科學數據來制定雞蛋、雞肉、雞脂肪等相關產品的芬普尼殘留容許量。
而針對民眾關心雞肉是否殘留芬普尼,學者認為,蛋雞跟肉雞的飼養方式不同,芬普尼殘留的可能性很低,但為了增強消費者信心,衛服部將會把芬普尼列入常規檢驗項目,讓民眾吃得安心。
產業全面健檢 農委會:將全方面加強宣導
農委會畜牧處指出,這次事件應歸咎於農民誤用環境用農藥,事件爆發後已有改善,雖然防檢局已於6日公告禁用4.95%芬普尼水懸劑,但為了避免未來類似事件重演,將持續輔導農民在用藥安全與環境衛生之知識。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產業的結構性問題應全面性公開健檢,農委會目前已著手規劃宣導活動,針對防疫、污染防治、用藥安全、環境衛生等各層面,加強輔導農民的相關知識,預計舉辦至少1800場說明會,除了本次爆發芬普尼殘留事件的蛋雞產業,所有家禽與家畜業者都需於十月底參與說明會,建立農民正確用藥習慣與知識。
持續推動雞蛋溯源系統 目標定期召開食安會議
農委會於2014年起推動雞蛋溯源系統,透過溯源系統,使消費者可以清楚知道購買蛋品的源頭,透過資訊公開,讓消費者安心,若不幸爆發食安問題,也能透過系統快速掌握問題業者,較能對症下藥,從源頭改善食品安全。目前雞蛋溯源系統規範對象的已從散裝蛋擴大至洗選蛋業者,未來將持續推動。
為了加強食品安全,陳吉仲表示,未來將籌劃定期的跨界食安會議,統合產業界、醫學領域、獸醫領域與病媒防治專家等等,定期檢討、檢視國內食品安全,提供國人更完整的飲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