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林鴞寶寶長大囉 飛行特訓ING

特約記者 雨林/報導

大家還記得上個月報導過的「棄蛋」褐林鴞寶寶嗎?在經過二個多月的生長發育後,這隻由台北市立動物園人工孵化及育雛的褐林鴞寶寶已進入青少年時期,外形也長成貓頭鷹的標準樣貎,和剛出生時毛茸茸的模樣差異極大,保育員依照動物園新生動物取名字的傳統,借媽媽「寶咖咖」名字中的一個字,為牠命名「雪寶」

2個多月大的「雪寶」已經褪去青澀的模樣,全身散發出猛禽的氣勢。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雪寶」和剛出生時,全身覆滿雪白色的絨毛,配上一對圓圓黑黑大眼睛的模樣已經完全不同,牠已經完全褪去青澀的模樣,站立時雄糾糾氣昂昂的,全身散發出猛禽的氣勢,帥的不得了!也希望藉由「雪寶」之名,能讓牠像迪士尼卡通中的角色一樣,擁有一票粉絲和高人氣,日後能成為代言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工作的明日之星。

「雪寶」現在和剛出生時毛茸茸的模樣判若兩鳥。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雪寶」現在每天的功課就是在早上9點鐘吃完早餐之後,要展開30分鐘左右的飛行訓練,期間保育員會讓「雪寶」站立在手臂上,然後振臂讓「雪寶」飛行到定位點後再折返,這樣來來回回至少要十幾趟,除了精進飛行技能之外,也可以運動健身,讓全身的骨骼與肌肉更加強壯。當然也不免會有些小失誤啦,像是攝影師在補捉牠飛行的英姿時,就發生過錯把攝影機當樹枝,差點弄翻攝影機仆街的情況,讓大家為牠捏了把冷汗。

「雪寶」飛行時的英姿。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負責照顧「雪寶」的保育員說:「在進食技巧上,「雪寶」已經學會自己將整隻老鼠撕裂後吞食。」褐林鴞的食量約為體重的10-15%,因此目前約700公克重的「雪寶」,每天至少要攝取70~105公克的食物才足夠。在野外褐林鴞的獵物以捕捉小型哺乳類和鳥類為主,在非繁殖季節,以老鼠、松鼠、竹雞佔大部份;繁殖階段攜回巢內的獵物則以大赤鼯鼠和白面鼯鼠最常見。偶爾也會捕捉小型的兩棲類動物,所以保育員在食材的種類上,由原本的乳鼠、成鼠及雞肉等,再增加切塊的虎皮蛙讓「雪寶」練習採食,以增加食材的多元性及營養成份。

「雪寶」已經學會自己將整隻老鼠撕裂後吞食。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表示,一般野生的褐林鴞長到了亞成鳥的階段就會離巢,但不會隔得太遠,會繼續在親鳥附近學習生存的技能,要一直等到4-6個月大時,全身褪換上和成鳥一樣的褐色羽毛後,才會完全脫離親鳥獨自生活。保育員們從「雪寶」還是一顆蛋時,看著牠孵化,從嗷嗷待哺到能夠展翅飛翔,這隻動物園首度人工孵化的褐林鴞,讓保育員的心中充滿著無限的喜悅和感動。也希望民眾一起來關注褐林鴞寶寶的成長歷程,同時保護我們的地球環境,讓每個和「雪寶」一樣的野生動物,都能夠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