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紅火蟻 日本又遭啃食蟻入侵
特約編譯 小陸/譯寫
《中日新聞》8月5日報導,原產於南歐的「啃食蟻」(Browsing ant)首次確認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港的飛島碼頭築巢。啃食蟻被澳洲政府視為高危險性的「外來入侵種螞蟻」,但在日本尚未被指定為「特定外來生物」,目前不是政府的驅除對象。專家呼籲:「啃食蟻極可能對日本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應即早進行防除工作。」
2017年7月,岐阜市的高中老師小川尚文前往飛島碼頭尋找入侵紅火蟻時,偶然發現了從未見過的螞蟻群。小川將樣本寄給日本的螞蟻分類權威——寺山守博士,確認就是在澳洲被稱為「Browsing ant」的危險螞蟻。
啃食蟻在澳洲跟長足捷蟻(Anoplolepis gracilipes)、熱帶火家蟻(Solenopsis geminata)、小火蟻(Wasmannia auropunctata)、阿根廷蟻(Linepithema humile)、褐大頭家蟻(Pheidole megacephala)、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並列為「7大入侵螞蟻」。
啃食蟻的學名為弗氏鱗山蟻(Lepisiota frauenfeldi),跟被日本列為特定外來生物的阿根廷蟻相同,會建造巨大的超級蟻巢(Supercolony)。儘管不像這陣子在日本鬧得沸沸揚揚的入侵紅火蟻那般會咬人,但啃食蟻具強大的繁殖力與捕食性,有打亂本土生態之虞。
7月底,小川與寺山一起造訪飛島碼頭,觀察到啃食蟻的工蟻頻頻襲擊本土種的日本黑山蟻(Formica japonica),將之活逮後搬回蟻窩。速度——是啃食蟻最大的武器,日本螞蟻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然而,啃食蟻的襲擊對象不光是日本螞蟻,《富士新聞網》還拍攝到牠們捕食蟋蟀幼蟲、草蛉等各種昆蟲。寺山博士說:「腳這麼長的螞蟻,其他頂多只有1、2種而已。長腳奔馳速度飛快,若是100公尺賽跑,啃食蟻肯定是蟻界冠軍。」
啃食蟻的另1個駭人特徵,就是繁殖力超強。飛島碼頭的蟻窩範圍長達300~350公尺,工蟻數量可能高達數千萬。寺山博士表示:「啃食蟻入侵這裡約2~4年,已經完全落戶了。我們應該對這種螞蟻採『最高等級的警戒水準』。牠們的破壞力有可能高於入侵紅火蟻,甚至是阿根廷蟻。」
啃食蟻不像入侵紅火蟻有毒性,會直接危害人類,但對生態環境則可能造成極大損害。原產於南歐的啃食蟻,近年棲息範圍急速擴張;然而,由於被入侵的先進國家有限,所以相關研究並不多,仍有許多謎團待解。
環境省8月4日接受《富士新聞網》採訪時說:「我們要先搜集螞蟻的資訊,一旦確定具危險性,就會考慮將之列為特定外來生物。」特定外來生物係指對人類健康、生態環境、農林水產等有重大影響之外來生物,日本環境省將入侵紅火蟻、阿根廷蟻等130多種動植物列入,依法禁止進口、飼養、栽培、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