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大不同 大型狗在台居住不易
記者高維奇/報導
台灣地窄人稠,動輒5、60公斤以上甚至上百公斤的超大型犬,例如聖伯納、大丹、藏獒、大白熊及伯恩山犬等都有引進,都因天候、居住環境受限等因素,飼養熱潮已退,但還是有人克服困難,飼養著如此超大型的寵物。
日前媒體報導,瑞士聖伯納犬博物館開放讓遊客牽著聖伯納犬在阿爾卑斯山遛狗,很難相信熱烘烘的台灣也曾引進這種超大型的雪地救難犬,救難長處還沒發揮就被天氣打敗,飼養狂潮消退狗價敗市後,現在很少看到聖伯納了。
台灣在民國65年至70年曾引發一波養犬熱,不少人養狗繁殖賺了錢,為了激發新奇感,不斷有新犬種引進,連瑞士的高山雪地救難犬聖伯納也不例外。6、70公斤的身軀全身毛絨絨,犬價正好,生下的仔犬每隻可賣4、5萬元時,飼主不惜成本讓牠們吹冷氣,反正只要生下一胎7、8隻就夠本了。
當年的聖伯納照片,狗的脖子都掛有一個小木桶,裡面裝什麼東西?有什麼功能?當年的描述是:聖伯納犬在冰天雪地靠著靈敏的嗅覺找到遭大雪掩埋的受難者,牠會用腳撥開積雪救人,被救出的失溫者可以打開小木桶食用裡面的巧克力、烈酒維護生命。如此形容著實讓很多人感動而想買一隻小聖伯納來養。
如此神聖的狗被引到台灣後,英雄無用武之地,還沒有機會在雪地救難就先在高溫多濕的天氣環境蒙難,狗價崩盤後,原先吹冷氣的聖伯納改吹電扇。眼看犬價繼續下跌,電扇也沒了。繁殖業者優先淘汱食量大的犬種,名犬免費送養,台南市有一名自助餐業者自恃有吃不完的廚餘,領養兩隻聖伯納,綁在騎樓柱子,夏天一直張口流口水,整天昏沉沉,根本吃不下飯,之後將全身的毛剃光消暑,活像一隻鬥敗的公獅,養不到兩年就死了。
比較之下,短毛的超大型犬較能適應台灣高溫多濕的氣候,大丹狗在養狗熱潮的年代也風光引進,巨大如小馬的體格確實引人側目,當時寵物飼料不普遍,養狗都以鮮食料理,當年一名家中養兩隻母大丹的飼主特別購買一台肉攤專用的冷凍櫃,冷藏雞頭、豬肝、牛肉等,光是煮狗食就花了不少時間。
大丹犬是一種德國大型工作犬,體型巨大,歷史上是極有效率的戰鬥犬及獵犬,尤其是獵山豬和熊,也做為拉車、守衛和護衛等一般工作犬,現代仍用作守衛犬,由於個性溫馴的良好性格,作為伴侶犬也受到歡迎,不過,巨大體型不是每個家庭都適合,還要帶牠們運動,不是每個人都能稿定。台南市安平港的林默娘公園在假日時有一名飼主帶著3隻大丹犬遛狗,所到之處總會引發好奇詢問,最常聽到的話是:「牠們很會吃?」一旁有人幫忙回答:「這還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