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天生缺陷 野驢寶寶成生命鬥士
特約記者 雨林/報導
6月23日才剛出生,就患有右腿「韌帶發育不全」的非洲野驢寶寶「蘭斯洛特」,在經歷了一連串辛苦的腿部矯正、復健後,終於在出生滿一月時,開始逐漸穩定成長,也能自由的走動跑跳,展現動物堅強有毅力的生命力。

「蘭斯洛特」是台北市立動物園典藏的極危物種─索馬里非洲野驢(Somali wild ass; Equus africanus somaliensis;簡稱非洲野驢),牠們的暱稱是「非洲野屁股」(African Wild Ass),牠們頭上有龐克式的黑白色鬃毛,四隻腳上有著像斑馬一樣的黑白條紋,和一般的驢子比起來顯得格外帥氣耀眼。

非洲野驢原本生活在北非紅海畔的乾燥草原上,分別在衣索比亞(Ethiopia)和厄利垂亞(Eritrea)有野生族群,但過去30年間受到人類獵捕作為食物和藥材,族群劇烈減少,光是衣索比亞就有95%的族群消失;厄利垂亞雖然族群些微成長,但整體族群的趨勢仍難預測,牠們棲地連年乾旱,因此生活環境日益艱困。目前野外族群估計只剩600匹,成熟個體更只佔其中的1/3,被列為IUCN紅皮書上最危急的「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物種之一。
2015年動物園努力透過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所轄的歐洲瀕危物種保育計畫EEP,成功引進的非洲野驢。繼「Gina(吉娜)」在2016年10月2日誕下「Nabil(娜比爾)」之後,時隔8個多月「Daila (黛拉)」也產下同為雄性的野驢寶寶「蘭斯洛特」。只是「蘭斯洛特」出生時因右後腿「韌帶發育不全」,足弓有內彎的現象,無法順利站立吸吮母奶,動物園緊急啟動一連串的醫護措施,先由保育員協助餵食配方初乳幫野驢寶寶補充體力;獸醫師則在新生寶寶右後足弓位置以石膏固定進行矯正。「Daila」的母性很強,生產完之後立即將幼仔清理的乾乾淨淨,還試著引導寶寶到正確喝奶的位置,只是野驢寶寶「蘭斯洛特」一直無法站立,心急的媽媽甚至擡起前肢踢牠,想督促牠趕快站起來。

勇敢的「蘭斯洛特」雖然因右後腿有先天「韌帶發育不全」的現象,所以足弓向內彎曲無法站立,但是牠一直不停地嚐試想要站起來,身體右側還因為不斷的磨擦而受了傷。所幸在動物園保育員及獸醫師的救治下,「蘭斯洛特」出生後的前兩天先以人工哺育維持體力,之後再以石膏矯正足弓內彎的情形,野驢寶寶的右後腿在有了外力支撐下,再加上不斷的練習,終於靠著自己的力量成功站立。看到野驢寶寶擁有如此堅強的毅力,保育員便以亞瑟王最受歡迎的圓桌武士「Lancelot (蘭斯洛特)」為牠命名,希望小寶寶能夠像這位偉大的騎士一樣勇敢,長大後締造屬於自己的傳奇!
動物園表示,剛滿月的「蘭斯洛特」右後腿復健及生長狀況逐漸地穩定,體側輕微擦傷的部位也已經結痂。在能夠隨心所欲的走動跑跳之後,「蘭斯洛特」每天緊跟在媽媽身邊,形影不離,頂著大耳朵的可愛模樣十分療癒,現階段「蘭斯洛特」母子倆會先於室內場共同生活,待一段時間等「蘭斯洛特」更加茁壯後,將會到戶外活動場與大家見面,再請大家為這位勇敢的生命小鬥士加加油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