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正能量 陸生錄製“貓村”獻映
特約記者 呂幼綸/報導
有人去賞貓、有人去餵貓,更有人去棄養貓的猴硐貓村,在台灣動保人士的口中評價不一,但在5位陸生的眼中卻是瑕不掩瑜,不僅佐證了台灣人心之美,更是動保正能量的顯現,他們在即將返回廈門之際,今(21)日公開呈現以猴硐貓村為背景的公益紀錄片,作為自己的訪台紀念,更希望台灣民眾看到他們眼中的美好寶島!
程培源等5位廈門陸生,以猴硐貓村為背景製作公益紀錄片,21日在立法委員陳學聖和新北市動保處處長陳淵泉的陪同下,舉行記者會。 呂幼綸/攝
5位來自廈門理工學院的陸生程培源、王旭、王若澤、曾柏威、張翕霖,分別就讀於銘傳、世新和大同,都將在這兩個月內陸續返鄉。他們今天在立法委員陳學聖和新北市動保處處長陳淵泉的陪同下,舉行記者會說明拍攝公益紀錄片的動機。
同是愛貓人的程培源和王旭,都在台灣經歷「動保震撼教育」,先是王旭在西門町看到為病殘小貓小狗勸募的愛心團體,接著是慕名前往猴硐的程培源,深深被貓村的景象震懾----除了舉止從容、神態自在的貓咪外,那些住在當地或遠自外地而來的餵養人,更讓他心靈悸動。
他表示,廈門當然也有餵流浪貓的愛媽,但畢竟是少數個體,像台灣這樣有組織、能長期投入的貓友社絕對看不到,更甭提這種能收容上百隻貓咪,而且有官方注入資源維護的貓村。
台灣民眾的真誠和善意,一直是他們5人的共同感受,在程培源心中,那些貓村的餵養人更有如善心菩薩,但他在上網尋找更多有關猴硐的資料時,卻疑惑 了,因為他發現同是愛護動物的人士,對貓村的褒貶竟然不一;都來餵養照料貓咪的兩個社團也時起紛爭。
「大家沒有感受到貓村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嗎?沒有體驗到正能量嗎?」為了呈現台灣人心之美,也為著喚起台灣民眾看見動保正能量,5人在程培源的號召下,組成公益紀錄片「貓.喃」的拍攝團隊。
片長約十分鐘的紀錄片,刻意避開外界對貓村淪為旅遊景點、以商業操作吸金的指責,也不談貓友社之間的爭執,就是凸顯所有餵養人的愛貓初心,因為他們還憂慮著貓村的爆量危機。
那就是「猴硐貓的數量逐漸增多,光是依靠兩個貓友社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外界沒有任何資助,流浪貓能否存活便成了最大的問題,不敢設想萬一其中任何一隻貓生了病卻沒有及時帶去醫治,以病毒傳播的速度,猴硐最特別的『風景線』將會在不久之後,迅速消失。」
新北市動保處處長陳淵泉證實,2015年6月首次替猴硐貓全面絕育和造冊管理時,貓隻數量為189隻,半年後增加到240隻,目前則達到274隻,顯示棄養問題仍存在,而2014年11月成立的貓村資訊站,現在每天有兩位駐點人員,每週三更有獸醫師入駐,替浪貓診療,有人餵食、有醫療照顧的環境或許也助長了棄養風氣。
程培源指出,近300隻貓咪既然不可能搬遷,延續貓村的現況,應該是最好的安排,所以不但需要貓友社成員的善行能持續下去,更期望能藉著這部紀錄片,讓大眾看到貓友的善行,吸引更多人匯聚愛心,一起為貓咪打造溫暖的家園。
即將於23日離台返鄉,程培源說,台灣人的真誠,讓他從功利導向轉變為想做一個「有溫度的人」,而這部紀錄片除了是他們5人的訪台紀念,更希望能讓台灣民眾感受到正能量、凝聚正能量!
紀錄片將於6月22日晚間在世新大學舉行首發會,之後上傳Youtube公開播映,另並贈與新北市動保處自由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