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首度曝光!基隆鳥會遊隼繁殖調查報告珍貴畫面
特約記者/瑭芯
【本文所有珍貴照片影片均由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授權使用】
「社團法人基隆市野鳥學會(以下簡稱基隆鳥會)」長期在基隆包括北方三島、北海岸,及東北角等地,共30處樣區做調查,證實在台灣有穩定留鳥族群;特於3月30日正式舉辦成果發表,並公布台灣首度拍到的遊隼交配、孵蛋、育雛以及幼鳥離巢等珍貴鏡頭。

在台灣所有隼中體型最大、最壯碩的遊隼,同時被列為1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多半為台灣過境鳥及冬候鳥,喜愛將巢築在懸崖、山壁附近;北海岸地區有少數繁殖紀錄。

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表示,沈振中老師從1994年北台灣首次記錄到遊隼繁殖後,更陸續發現其他巢位;因此2015年開始,基隆鳥會決定針對基隆(含北方三島)、北海岸、東北角及宜蘭地區進行長期觀察。兩年內共發現30個樣區有遊隼穩定活動,其中確認遊隼整年可見的有16個樣區,度冬的有5個樣區,另有9個樣區狀態不明。

2015年有8個樣區確認有繁殖行為,有5對繁殖成功共7隻幼鳥,繁殖成功率62.50%,生殖力1.4隻,補充率0.9隻。2016年有16個樣區確認有繁殖行為,有7對繁殖成功共12隻幼鳥,繁殖成功率43.75%,生殖力1.7隻,補充率0.8隻。兩年合計19隻幼鳥順利離巢,繁殖成功率50.00%,生殖力1.6隻,補充率0.8隻。

食性以鳥類為主食,大從黃頭鷺、小到家燕都是遊隼狙擊目標;獵食習慣會先飛到獵物上方,再極速俯衝而下攻擊獵物,在空中高速抓取獵物時,會先用雙爪把小型鳥擊昏再予以接住。俯衝時速甚至可達300公里以上,是目前鳥類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沈錦豐更說調查過程還目睹1隻稀有「赤翡翠」成爪下亡魂,被親鳥帶回餵食幼雛。

沈錦豐強調,對珍稀鳥種繁殖地點保密是基隆鳥會一貫態度,但龍洞是特例,因去年有不知情的攀岩朋友過度靠近育雛巢穴遭親鳥攻擊,巢穴位置因此曝光後馬上吸引大批拍鳥朋友湧入,一開始秩序還不錯,直到有空拍機誇張行逕騷擾後而上媒體版面。今年這對遊隼已確認開始孵蛋,消息也在攀岩網路社群公開,台灣攀岩團體也非常重視遊隼保育及同好安全,自主性公告呼籲2至6月繁殖期避開繁殖巢位的攀岩路線,避免人為干擾遊隼繁殖。

據台灣鳥類誌敘述,遊隼在台灣數量並不普遍,但因具極佳獵鳥能力,在馴鷹市場上有很高身價,且是養鷹人鍾情鳥種,因此盜獵情形曾經存在,但實際受脅程度並不明朗。也曾有自國外非法引進以供應國內養鷹人的案例,而這些飼鳥若逸出,可能會造成與純野生個體的雜交問題。
沈錦豐補充說:「事實上,盜捕遊隼幼鳥及想跨越欄杆接近巢位的人士並不多,但他們消息相對靈通,若我們不公開,這些別有用心的少數人,在知道消息的人偏少情形下,所占比例就非常高,因此會冒險捕捉幼鳥,也可能跨越欄杆冒險往裂隙同一層獵取更近的鏡頭。」

根據基隆鳥會調查結果顯示遊隼在北台灣有穩定留鳥族群,而繁殖後的幼鳥又擴散至何處,是目前鳥會後續研究重點。並支持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及新北市動保處的做法,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希望創造多贏局面。未來也將向林務局申請經費補助,並考慮結合攀岩團體,經主管機關核核准後在幼鳥身上裝設衛星追蹤器,以了解遊隼擴散情形。
同時也將利用相關影片、照片及調查成果,製作成PPT檔教案,到各級學校進行環境教育。並計畫在未來幾年內,拍攝並剪輯成紀錄短片,讓全台灣各級學校都能透過影片欣賞,了解遊隼面臨的保育議題。
遊隼珍貴紀錄影片:20160511育雛20170314親鳥換班孵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