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松鼠被捕下場兩樣情

記者高維奇/報導

一樣是「鼠」,老鼠與松鼠被捕獲的命運截然不同,前者人人喴打殺無赦,後者一副可愛古錐模樣而被養來當寵物或野放;養松鼠是休閒娛樂,飼老鼠會咬布袋;松鼠肉極少人吃,但現在山產店仍有賣田鼠肉料理。

屋主準備將誘捕的老鼠連同鼠籠包好,讓其死亡後再丟上垃圾車。高維奇/攝

鼠害已是共識,除了政府施行的滅鼠週,民眾也運用各種方法滅鼠,自從必殺的捕獸鋏禁用後,一般住戶使用誘捕籠最普遍,民眾處置捕獲老鼠的方法,早年的酷刑包括熱水燙、泡水淹、銳器刺,更殘忍的用俗稱「火雞」的點火器活活燒死,不敢「行刑」者任其曬死渴死。動保意識提高後,酷刑已極少見,多數人將鼠籠包好眼隔絕臭氣,眼不見為淨,3、4天老鼠死後再丢進垃圾車,誘捕籠也不要了。

台灣早年物資缺乏,食用田鼠肉非常普遍,使用捕獸鋏效率高,因常誤傷其他動物,捕獸鋏已禁止使用。高維奇/攝

可愛的松鼠對環境也有危害,都市學校、公園的松鼠,為磨牙而啃食樹皮,許多珍貴老樹岌岌可危,啃食嫩梢也影響苗木成長,台南市珍貴樹木保育志工們看不下去,乃製作影片「松鼠礙大樹」的視頻在網路播放,呼籲民眾停止餵食公園松鼠,以防族群壯大,為磨牙而啃食樹皮危及老樹生命。

民眾餵養讓松鼠讓族群壯大。 高維奇/攝

 除了啃樹皮吃果實,松鼠也會潛入住宅干擾,例如公園的住戶,放在車庫的食物常被偷吃,或者搖動尾巴驚擾籠中鳥,趁鳥貼近邊緣時以利爪攫取,機巧之極令人錯愕。

 台南市永康區一位住在傳統三合院的農民,最近被一隻穿梭於天花板發出聲響的松鼠氣到好幾天失眠,於是買了誘捕籠,不到一天就抓到了,原本氣得咬牙切齒,看到松鼠可愛的樣子就心軟了而不知所措,帶到農田水利會的工作站詢問是否有人要認養,大家搖頭,農民只好帶著籠子到公園放生。這種誘捕後不忍殺之而野放的案例非常多,難怪公園的松鼠滿樹爬,牠們還能沿著電線由上空穿越馬路到另一處公園,擴大生活空間。

這位農民捕獲干擾他生活多天的松鼠,因不忍殺害而帶到水利會工作站詢問是否有人認養。 高維奇/攝

民眾捕獲松鼠不忍殺害而野放的案例非常多,造成公園滿是松鼠。高維奇/攝

 與老鼠比較,松鼠對誘捕陷阱的警覺性低,很容易入籠被捕,因此台灣很早就有人養松鼠,山區捕獲後關在輪形的鐵線籠子,松鼠跑步時腳趾會帶動籠子轉動,像個活玩具,引發許多人購買飼養,但通常養一兩個月即死亡,原因是缺乏隱密空間,飼養者為了讓輪籠轉動而不斷驚擾逼迫松鼠跑步,一段時間就緊迫而死

 這種養不活的方法曾中斷很久,直到最近又興起養松鼠熱,飼主布置較大空間及可窩藏的角落洞穴,貼近松鼠的習性使得死亡率降低,捕後被養下來的機會提高,幼鼠更受歡迎。

 雖然松鼠易誘捕,現在宰殺食用者已不多,也是因為可愛模樣而逃過刀俎。反觀老鼠,自古就是人類補充性的肉食,台灣早年的田鼠肉是山產店一道菜,通常是薑爆炒麻油,也是貧窮人家婦女產後的補品。現在物資豐富,山產店還是可以吃到田鼠肉料理。

同樣是鼠,老鼠、松鼠被捕下場真是兩樣情。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