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習慣乾燥,但更喜淋雨玩水

/記者高維奇/報導

鴕鳥原產於非洲草原及阿拉伯沙漠,耐旱耐乾渴,時常張口鼓翅散熱,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在研究駝鳥過程中,發現駝鳥們極度親水的特性,喜歡靜坐淋雨或閒步而行,少見牠們回禽舍躲雨,與既有的鴕鳥印象不同。

畜試所花蓮種畜繁殖場研究人員發現鴕鳥喜歡玩水,下雨天寧願淋雨也不願去巢舍躲雨。  圖/畜試所提供

畜試所表示,鴕鳥品種分為藍頸與紅頸,野生平均壽命約30至40歲,人工飼養可達50至60歲。人工飼養的種鴕鳥採1公2母制。鴕鳥產業於台灣尚屬小眾市場,依農委員104年度第2季農業年報顯示,台灣鴕鳥場約48場,共飼養約1700隻,具發展潛力,已成為地區性特色產業。

鴕鳥種蛋採用人工孵化,孵化期約42天,小鴕鳥歷經4至6週危險期後,會穩定成長至1歲齡亞成鳥,進而為熟齡鴕鳥。

畜試所花蓮種畜繁殖場助理研究員洪兮雯說,由於鴕鳥產業面臨種鳥孵化率低、雛鳥死亡率高等困境,遂由畜試所針對鴕鳥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輔導,於103年10月及104年5月開始引進種鴕鳥及3天大的雛鳥,進行相關飼料配方試驗。希望能解決雛鴕失溫、雛鴕營養失調、種鳥繁殖率低落等飼養管理的問題後,再針對鴕鳥產品如肉、蛋及皮革進行產品開發。

台灣鴕鳥業具發展潛力,已成為地區性特色產業。高維奇/攝

研究人員飼育過程中,發現鴕鳥喜愛玩水的一面,除喜歡淋雨外,在清洗禽舍或者更換鴕鳥的飲用水時,牠們會湊近水源,玩得不亦樂乎。洪兮雯說,來自於沙漠氣候的牠們,雖然耐旱耐乾渴,但卻不代表牠們只在有必要的時候接近水,就飼育過程中的觀察來看,牠們其實挺會把握機會玩水。

原產於非洲草原及阿拉伯沙漠的鴕鳥時常張口鼓翅散熱,很少看到戲水的場景。高維奇/攝

台灣民眾對鴕鳥既熟悉且陌生,時常在動物園或休閒農場看到,也吃過鴕鳥肉,但對其習性其實不太了解,畜試所人員在飼育過程中除發現愛玩水的個性外,成熟的公鴕鳥身體開始會轉圈圈,腳脛及脖子紅區也顯得紅豔,偶爾表現跪地的行為,而母鳥翅膀也有些微的下垂,這是傳說中鴕鳥求偶舞的前兆,期待不久的將來將會有鴕鳥新生命來報到。

除了觀賞及供食用外,鴕鳥蛋、皮、毛及骨頭附加價值亦相當高,市面上已有相關商品。高維奇/攝

除了觀賞及供食用外,鴕鳥蛋、皮、毛及骨頭附加價值亦相當高,市面上已有相關商品,光是鴕鳥蛋就很壯觀令人好奇,每顆更重1至1.6公斤,相當於20至30粒雞蛋的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蛋,台南一名鴕鳥繁殖業者說,在家炒一顆鴕鳥蛋,要呼喚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十幾個人才吃得完,有人認為鴕鳥蛋口感滑嫩有彈性,光是一群人合吃一粒「巨蛋」就趣味十足充滿話題。

一粒鴕鳥蛋相當於20至30粒雞蛋的量,是世界最大的蛋,有人嘗試煮成茶葉蛋。高維奇/攝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