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繁殖鸚鵡?學者提一石二鳥計畫
環境資訊中心 報導
原標題:在香港繁殖小葵花鳳頭鸚鵡? 學者提「一石二鳥」保育計畫
且把他鄉當故鄉!香港與澳洲研究人員發現,許多在原棲地被盜獵至幾乎滅絕的稀有物種,例如小葵花鳳頭鸚鵡,反而在香港這樣的大都市市中心或郊外安身立命,可望成為物種存續的新希望。
科學家共找出49種全球瀕危物種,包括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入易危、瀕危、極度瀕危的哺乳類、兩棲類、鳥類、昆蟲與植物,均在原棲地以外的地方建立了新族群,而且這樣的情況在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皆可觀察到。
研究共同作者、澳洲國家大學學者楊鼎立表示:「這顯示香港這樣極度都市化的城市,也能為全球瀕危物種保育盡一份心力。」
Sek Keung Lo" src="/sites/default/files/imce/user/user22951/3141301972_1e944d957c_z.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全球盜獵者深入最偏遠的棲地獵捕野生物,用於生產服飾、食物或賣到千里之外當寵物。」主要作者,香港大學生物科學院博士吉布森(Luke Gibson)說,「有時候被交易的動物逃走,結果在新的棲地存活下來。」吉布森專門研究東南亞熱帶森林砍伐和破碎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他們的研究「一石救二鳥:外來物種與瀕危物種的雙贏局面」(Saving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Solving the quandary of introduced, threatened species)發表於當期《生態與環境前線》(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期刊。
吉布森認為,保護甚至繁衍外來瀕危物種,並引回原棲地,既可保育因走私而瀕危的物種,又可減少外來種對新棲地的影響,一石二鳥。……(閱讀更多)
